我是君之友,君是我之师。
我年长于君,视君是先知。
君言吾少也,如梦亦如痴。
去去学神仙,中道复弃之。
归来山中坐,静极心自怡。
大事苟未明,兀坐空尔为。
行行还出门,逝者在于斯。
反照未生前,我心不动移。
仰天一长啸,兹事何太奇。
从此一声雷,平地任所施。
开口向人难,谁是心相知。
我是君之友,君是我之师。
我年长于君,视君是先知。
君言吾少也,如梦亦如痴。
去去学神仙,中道复弃之。
归来山中坐,静极心自怡。
大事苟未明,兀坐空尔为。
行行还出门,逝者在于斯。
反照未生前,我心不动移。
仰天一长啸,兹事何太奇。
从此一声雷,平地任所施。
开口向人难,谁是心相知。
这首诗《哭耿子庸(其二)》由明代诗人李贽所作,通过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首句“我是君之友,君是我之师”,点明了诗人与逝者之间的关系,既是朋友也是老师,体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尊敬。接着,“我年长于君,视君是先知”则表达了对逝者智慧和洞察力的认可与敬佩。
“君言吾少也,如梦亦如痴”一句,透露出逝者对诗人的教诲,以及诗人对于自己年轻时行为的反思,仿佛在梦中或痴呆中未能完全领悟。随后,“去去学神仙,中道复弃之”描绘了逝者追求理想的过程,但最终未能坚持到底,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追求的艰难。
“归来山中坐,静极心自怡”展现了逝者归隐山林的生活状态,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大事苟未明,兀坐空尔为”则表达了对未解决重大问题的无奈和对现状的反思。
“行行还出门,逝者在于斯”意味着逝者虽已离去,但其影响和教训仍然存在,激励着生者继续前行。接下来,“反照未生前,我心不动移”强调了回顾过去的重要性,以及内心不变的决心。
“仰天一长啸,兹事何太奇”表达了诗人面对逝者离世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疑问。最后,“从此一声雷,平地任所施”预示着逝者的影响如同雷声般震撼,无论是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发挥其力量,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影响的深远。
“开口向人难,谁是心相知”则反映了诗人对理解与沟通的渴望,以及在复杂人际关系中寻找真正知己的困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平的追忆和对其精神的颂扬,探讨了人生的意义、追求与遗憾,以及对友情、智慧和自我反省的深刻思考。
突兀双峰晓色分,瘦筇支足上昆崙。
雷声俯听婴儿语,石势平看骏马奔。
故国山川千古在,前朝人物几家存。
登临不用多怊怅,只好清吟伴野猿。
叹飘零。离多会少堪惊。
又争如、天人有信,不同浮世难凭。
占秋初、桂花散采,向夜久、银汉无声。
凤驾催云,红帷卷月,泠泠一水会双星。
素杼冷,临风休织,深诉隔年诚。
飞光浅,青童语款,丹鹊桥平。
看人间、争求新巧,纷纷女伴欢迎。
避灯时、彩丝未整,拜月处、蛛网先成。
谁念监州,萧条官舍,烛摇秋扇坐中庭。
笑此夕、金钗无据,遗恨满蓬瀛。
欹高枕,梧桐听雨,如是天明。
绿杨堤,青草渡。花片水流去。
百舌声中,唤起海棠睡。
断肠几点愁红,啼痕犹在,多应怨、夜来风雨。
别情苦。马蹄踏遍长亭,归期又成误。
帘卷青楼,回首在何处。
画梁燕子双双,能言能语,不解说、相思一句。
古道行人来去,香红满树,风雨残花。
望断青山,高处都被云遮。
客重来、风流觞咏,春已去、光景桑麻。苦无多。
一条垂柳,两个啼鸦。人家。
疏疏翠竹,阴阴绿树,浅浅寒沙。
醉兀篮舆,夜来豪饮太狂些。
到如今、都齐醒却,只依旧、无奈愁何。试听呵。
寒食近也,且住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