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飘零。离多会少堪惊。
又争如、天人有信,不同浮世难凭。
占秋初、桂花散采,向夜久、银汉无声。
凤驾催云,红帷卷月,泠泠一水会双星。
素杼冷,临风休织,深诉隔年诚。
飞光浅,青童语款,丹鹊桥平。
看人间、争求新巧,纷纷女伴欢迎。
避灯时、彩丝未整,拜月处、蛛网先成。
谁念监州,萧条官舍,烛摇秋扇坐中庭。
笑此夕、金钗无据,遗恨满蓬瀛。
欹高枕,梧桐听雨,如是天明。
叹飘零。离多会少堪惊。
又争如、天人有信,不同浮世难凭。
占秋初、桂花散采,向夜久、银汉无声。
凤驾催云,红帷卷月,泠泠一水会双星。
素杼冷,临风休织,深诉隔年诚。
飞光浅,青童语款,丹鹊桥平。
看人间、争求新巧,纷纷女伴欢迎。
避灯时、彩丝未整,拜月处、蛛网先成。
谁念监州,萧条官舍,烛摇秋扇坐中庭。
笑此夕、金钗无据,遗恨满蓬瀛。
欹高枕,梧桐听雨,如是天明。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绿头鸭·七夕》,以七夕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离别与相聚的感慨,以及对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羡慕和人间节日热闹景象的对比。词中的“叹飘零”、“离多会少”揭示了词人的孤独漂泊之感,“又争如、天人有信”则流露出对理想中爱情的向往,认为天上的神仙尚能一年一度相会,人间却难以实现。
“占秋初、桂花散采,向夜久、银汉无声”描绘了七夕夜晚的宁静与神秘,暗示着牛郎织女的相会。“凤驾催云,红帷卷月”形象地展现了天宫的华丽与浪漫,与人间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避灯时、彩丝未整,拜月处、蛛网先成”则写出了人间女子们对七夕的期待与节日的忙碌。
词的后半部分转向词人的自我感受,他感叹自己身处“萧条官舍”,无人理解,只有“金钗无据”的失落和“遗恨满蓬瀛”的遗憾。最后,“梧桐听雨,如是天明”以自然景象收束,表达了词人在孤独中度过长夜的情景,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天上人间相会的憧憬,又有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