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流光长远客,年年秋至是离家。
孤城入夜寒更迥,霜月满天归梦赊。
摵摵老桐风后叶,娟娟疏菊雨残花。
茅檐布被犹无力,长走尘埃真可嗟。
汩汩流光长远客,年年秋至是离家。
孤城入夜寒更迥,霜月满天归梦赊。
摵摵老桐风后叶,娟娟疏菊雨残花。
茅檐布被犹无力,长走尘埃真可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切的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秋天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汩汩流光和长远客的形象,传达了自己作为旅人每到一年一度的秋季便会倍感离家之苦。孤城入夜,更增添了一份寒冷与寂寞,而霜月满天,则是诗人梦回故乡时所见的景象,透露出一种不舍和怀旧的情愫。
摵摵老桐风后叶,娟娟疏菊雨残花,是对自然景物细腻描写,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老桐在秋风之后依然坚守,疏菊在秋雨过后尚存,可见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这些自然景物一样,坚韧不拔,即便是在外漂泊的生活中。
最后两句“茅檐布被犹无力,长走尘埃真可嗟”,则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愁。茅檐即草制的床褥,布被即是用布料做成的被子,可见诗人的生活状况并不富裕,而“犹无力”则透露出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力感。而“长走尘埃真可嗟”,则是对自己漂泊天涯,行走在漫长而又充满尘土的道路上的深刻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归属与安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个人的无力和悲凉。
荒鸡嗥西邻,海霞射东壁。
又携孤剑征,去作点苍客。
高峣亦吾庐,安宁亦予宅。
屏居三十年,宛如故乡陌。
飞屐频登临,披衣数晨夕。
别离今几时,重到感畴昔。
儿童巳长成,宾从尽衰白。
联榻情绸缪,晤语慰衰瘠。
此行拟何为,筋力疲疆场。
少城云思纷,江阳春梦积。
一身四处家,浮生百龄迫。
请为劳者歌,歌罢转愁剧。
望尘斗以北,倾盖江之阳。
命驾慰迟暮,倚楼讯行藏。
下榻沉痾失,拥彗端忧忘。
玉藻敷温丽,金薤披玻琅。
沦诗缀四始,逸籀括三苍。
荒经询夏后,汲冢怀周王。
赓皋既旦旦,聆挚何洋洋。
维时首朱夏,迅晷改青阳。
款言移日稷,彦会属辰良。
蒲葵聊短咏,木桃愧申章。
绿柳沙迷,白楼烟袅。莎青花落鹃声杳。
紫龙两两没遥天,双双玄鹤归华表。
子建才高,甘罗年少。论经纶、那有君怀抱。
竟一抔黄土掩英贤,想九原,痛恨乾坤老。
空名适自误,寡识冒天刑。
应念投沙客,多愧鲁连生。
感此三叹息,泪满逐臣缨。
白日在青天,为君前致辞。
我本草间人,幸遭圣明时。
投躯寄天下,远为千载期。
一度浙江北,茫然使心悲。
世路成奔峭,万姓危朝霜。
修蛇横洞庭,独坐伤激扬。
六驳食猛虎,剪棘树兰芳。
献书入金阙,著论谈兴亡。
浮云蔽紫闼,虹霓掩天光。
黄金消众口,青蝇遂成冤。
其事竟不就,小节岂足言。
松柏本孤直,虬龙盘古根。
瑶草寒不死,犹怀明主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