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秩行当启,区中缘更疏。
不贪为我宝,安步当君车。
故国多乔木,先人有敝庐。
誓将闲送老,不著一行书。
六秩行当启,区中缘更疏。
不贪为我宝,安步当君车。
故国多乔木,先人有敝庐。
誓将闲送老,不著一行书。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所作,无题名。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物欲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六秩行当启,区中缘更疏。"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的淡然态度,"六秩"指的是官职的等级,而"行当启"则意味着到了该离开的时候。这里揭示出诗人的超脱心态,对仕途的无牵挂。
"不贪为我宝,安步当君车。"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不以追求金钱和地位为贵,而是看重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故国多乔木,先人有敝庐。" 诗中的"故国"指的是诗人的家乡,这里通过对家乡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提及"先人"留下的简陋住所,表现了诗人对于家乡和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
"誓将闲送老,不著一行书。"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即希望能够平静地度过余生,而不再有任何功名之求,也不留下文字,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状态的反思,展现出诗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人生境界。
解䌫惠山下,问道荆溪程。
荆溪百里遥,兰桨荡空明。
沿湖好青山,宛转送我行。
惠山甫见辞,阳山复来迎。
东西夹画船,依依亦多情。
忽然互回合,隐若百雉城。
西南豁中断,太湖渺然平。
范蠡辞越相,此口云所经。
怀贤不可见,临流濯长缨。
画船箫鼓荡春晴,一路青山送我行。
分付舟人行莫急,看山犹自未分明。
我行洞庭野,万木皆葳蕤。
就中柑与橘,立死无孑遗。
借问何以然,野老为予说。
前年与今年,山中天大雪。
自冬徂新春,冰冻太湖彻。
洞庭苦无田,种橘充田租。
霜馀树树金,寄此万木奴。
悠悠彼苍天,三白望为瑞。
如何为橘灾,斩伐如剑利。
饤饾索宾筵,贡篚缺王事。
曾闻后皇树,不过淮之郊。
他处岂独无,洞庭号珍苞。
衢州徒菌蠢,湘潭亦寥梢。
地气信有偏,天灾曷仍遭。
物贵固难成,难成复易槁。
遂令洞庭人,为计恨不早。
从今原隰间,只种桑与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