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䌫惠山下,问道荆溪程。
荆溪百里遥,兰桨荡空明。
沿湖好青山,宛转送我行。
惠山甫见辞,阳山复来迎。
东西夹画船,依依亦多情。
忽然互回合,隐若百雉城。
西南豁中断,太湖渺然平。
范蠡辞越相,此口云所经。
怀贤不可见,临流濯长缨。
画船箫鼓荡春晴,一路青山送我行。
分付舟人行莫急,看山犹自未分明。
解䌫惠山下,问道荆溪程。
荆溪百里遥,兰桨荡空明。
沿湖好青山,宛转送我行。
惠山甫见辞,阳山复来迎。
东西夹画船,依依亦多情。
忽然互回合,隐若百雉城。
西南豁中断,太湖渺然平。
范蠡辞越相,此口云所经。
怀贤不可见,临流濯长缨。
画船箫鼓荡春晴,一路青山送我行。
分付舟人行莫急,看山犹自未分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游览荆溪的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首句“解䌫惠山下,问道荆溪程”点明了行程的起点和目的,随后“荆溪百里遥,兰桨荡空明”描绘了湖面的广阔与船只在水面上轻盈划动的情景。接着,“沿湖好青山,宛转送我行”则展现了沿途青山绿水的美丽风光,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诗人铺展的一幅画卷。
“惠山甫见辞,阳山复来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以情感,表达出山水对诗人的欢迎与陪伴。“东西夹画船,依依亦多情”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感交流的氛围,船只仿佛也成了诗人旅途中的伴侣。
“忽然互回合,隐若百雉城”描绘了船只穿过狭窄航道时的景象,仿佛一座古老的城墙隐现于眼前。“西南豁中断,太湖渺然平”则展示了太湖的辽阔与宁静,与之前的小桥流水形成了鲜明对比。
“范蠡辞越相,此口云所经”提到了古代历史人物范蠡的故事,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怀贤不可见,临流濯长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最后,“画船箫鼓荡春晴,一路青山送我行”再次强调了旅途中的美好景色,而“分付舟人行莫急,看山犹自未分明”则体现了诗人希望慢慢品味旅途之美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乘船游览荆溪的所见所感,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又融入了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与个人情感的抒发,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好春无胜游,烟景难再续。
眷我同心人,游衍绍芳躅。
南寻乌石奇,萝径穷委曲。
攀跻初阳峰,悠然豁遐瞩。
千山收雨云,四泽涨春渌。
天地净空明,乌兔互出没。
落花轻且閒,点点浮红玉。
流莺纵娇音,细草展繁缛。
连衽俯天光,洗觞泛醽醁。
四事偶相宜,一醉万分足。
昔人哀须臾,夜游秉长烛。
此意谁则知,啸歌山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