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风云,江间波浪,兼天接地成秋。
看皂雕振翮,白鹭横洲。
季鹰正忆莼鲈脍,冷芙蓉、寂寞渔舟。
商飙起处,谁家玉笛,吹彻高楼。遥想白帝城头。
听砧声急捣,惊散沙鸥。叹东墙宋玉,独锁闲愁。
晚来大火流西极,敢天孙、望断牵牛。
纷纷白月,絺衣萝薜,更上帘钩。
塞上风云,江间波浪,兼天接地成秋。
看皂雕振翮,白鹭横洲。
季鹰正忆莼鲈脍,冷芙蓉、寂寞渔舟。
商飙起处,谁家玉笛,吹彻高楼。遥想白帝城头。
听砧声急捣,惊散沙鸥。叹东墙宋玉,独锁闲愁。
晚来大火流西极,敢天孙、望断牵牛。
纷纷白月,絺衣萝薜,更上帘钩。
此诗《金菊对芙蓉》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凄美的边塞秋景图。
首句“塞上风云,江间波浪,兼天接地成秋”,开篇即以大气磅礴之笔,勾勒出一幅辽阔的边塞景象,风云变幻,波浪翻滚,天地间一片苍凉,渲染出浓厚的秋意。接下来,“看皂雕振翮,白鹭横洲”两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飞禽在秋日中的自由翱翔,与前文的静态画面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季鹰正忆莼鲈脍,冷芙蓉、寂寞渔舟”两句,借用了晋代名士张翰(字季鹰)的典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以“冷芙蓉”和“寂寞渔舟”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商飙起处,谁家玉笛,吹彻高楼”三句,通过自然界的风声和笛声,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哀伤的意境,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世界。
“遥想白帝城头。听砧声急捣,惊散沙鸥”几句,将视线转向白帝城,通过急促的捣衣声,不仅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也暗示了战争的临近,沙鸥的惊散则象征着战乱的不期而至。
“叹东墙宋玉,独锁闲愁”一句,借用楚辞中宋玉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同时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感慨。
最后,“晚来大火流西极,敢天孙、望断牵牛”两句,以星象的变化为背景,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渴望,同时“敢天孙”一句,既是对天孙(织女)的敬仰,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纷纷白月,絺衣萝薜,更上帘钩”则是对月光下静谧景象的描绘,通过衣物的轻薄和自然界的植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结尾的“更上帘钩”则寓意着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秋景的壮美与凄凉,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帆落松陵浦,枯柳缆琼艘。
杖策无人独步,浪厌百花桥。
我挂风裳水佩,一笑波寒月白,馀韵触惊涛。
绝景有谁赏,雾暮闭三高。
不须臾,千古事,一萧条。
鲈鱼纵有,泽荒甫里失溪桥。
更吾名高业茂,终归荒田野草,且稳一枝巢。
举酒酹空阔,烟远路迢迢。
不能烦恼得,掉臂便归休。
前度风樯,这回潦辙几悠悠。
幸得有云一谷,更自有书万卷,著甚麽来由。
月采混鱼目,霜口涴蝇头。
相山中,侯醉境,将诗流。
情知薄命,天样勋业也须收。
辟逻世间万事,推放那边一壁,百尺卧高楼。
日月草头露,天地水中沤。
八蛮朝凤阙,四境绝狼烟。
太平无事,超烘聚哨效梨园。
笛弄崑崙上品,筛动云阳妙选,画鼓可人怜。
乱撒真珠迸,点滴雨声喧。
韵堪听,声不俗,驻云轩。
谐音节奏,分明花里遇神仙。
到处朝山拜岳,长是争筹赌赛,四海把名传。
幸遇知音听,一曲赞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