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去亭空争窈窕,香雪满湖流。山外青山楼外楼。
碧水漾春鸥。处士祠边苔藓绿,酹酒上荒丘。
梅圃芝岑事事幽。禅草不曾留。
鹤去亭空争窈窕,香雪满湖流。山外青山楼外楼。
碧水漾春鸥。处士祠边苔藓绿,酹酒上荒丘。
梅圃芝岑事事幽。禅草不曾留。
这首清代徐釚的《武陵春·吊林处士墓》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怀旧的画面。首句“鹤去亭空争窈窕”,通过“鹤去亭空”暗示了林处士的仙逝,而“争窈窕”则寓言了他生前的风姿卓越。次句“香雪满湖流”,以“香雪”象征其高洁品格,如雪般洁白,随湖水流转,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
“山外青山楼外楼”一句,运用叠词和空间转换,展现了环境的深远与宁静,也暗示了林处士的高尚精神超越世俗,如同山峦般永恒。“碧水漾春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鸥鸟在湖面自由飞翔,似乎也在追思这位已故的处士。
下片转而聚焦于处士祠的景象,“处士祠边苔藓绿”,以青苔的生长象征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同时表达了人们对林处士的长久纪念。“酹酒上荒丘”是吊唁者的实际行动,洒酒于墓前,寄托哀思。“梅圃芝岑事事幽”借梅花的高洁和芝草的隐逸,烘托出林处士生活的清幽与超凡。
最后,“禅草不曾留”一句,以禅意收束全篇,暗示林处士的内心世界深邃如禅,连青草都无法挽留,形象地传达出他对尘世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品格的赞美,表达了对林处士的敬仰和怀念。
老伴知君少,欢情向我偏。
无论疏与数,相见辄欣然。
各以诗成癖,俱因酒得仙。
笑回青眼语,醉并白头眠。
岂是今投分,多疑宿结缘。
人间更何事,携手送衰年。
府伶呼唤争先到,家酝提携动辄随。
合是人生开眼日,自当年老敛眉时。
丹砂鍊作三铢土,玄发看成一把丝。
劳寄新诗远安慰,不闻枯树再生枝。
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华。
名作棣华来早晚,自题诗后属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