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沣上对月寄孔谏议》
《沣上对月寄孔谏议》全文
唐 / 韦应物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思怀在云阙,泊素守中林。

出处虽殊迹,明月两知心。

(0)
注释
思怀:怀念,思念。
云阙:指代朝廷,高远的地方。
泊素:淡泊,朴素,形容人的心境。
中林:幽静的林间,象征隐居或远离尘世的地方。
殊迹:不同的足迹,引申为身处不同的地方。
明月:常用来象征团圆、纯洁和智慧。
两知心:双方都了解对方的内心,表示心意相通。
翻译
心中怀念着高远的朝廷,我淡泊朴素坚守在幽静的林间。
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明月明白我们共同的真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沣上对月寄孔谏议》。从这四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怀念之情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思怀在云阙”,这里的“云阙”指的是高远的云端,或者是山脉连绵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思念,如同云朵一般飘渺无边,无法触及。这一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氛围,充满了对远方某人的深情怀念。

“泊素守中林”,“泊素”意味着纯洁无染,而“守中林”则是说停留在森林之中。这里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保持本真自我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强调,即便是在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中,也要坚守自己的本色和原则。

“出处虽殊迹”,这一句表明尽管自己与所思念之人的外部环境不同(出处),但内心的轨迹(殊迹)却是相通的。这里强调了内心世界的共鸣,尽管外界条件有差异,但在精神层面上可以找到共同之处。

“明月两知心”,这一句则是通过明月来传达诗人与所思念之人的心灵沟通。在古代文化中,明月往往象征着清洁、纯净和超脱,同时也是思念的象征。这里,“明月”成了诗人与远方亲友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他们的心灵在同一轮明月下相互理解和感应。

整体来看,这四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深切的情感,以及对保持自我本色的坚持。这种情感与生活态度的表达,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作者介绍
韦应物

韦应物
朝代:唐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生辰:737~792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你喜欢

偶成三首·其三

万里归来卧白云,蚍蜉撼树政纷纷。

大儿文举知何在,巨擘于陵亦谩云。

空洞能容数百辈,蒙胧如见二三分。

小槽谁有真珠滴,径觅吾徒作半醺。

(0)

同舍问及故山景物用钟字韵诗以答

吾庐高对玉池峰,日听诸天奏鼓钟。

海外鹤归青嶂觉,洞中花落碧溪逢。

翻经夜对高禅请,采叶晨邀老圃从。

说与群仙如画出,纷然归思乱云浓。

(0)

湖上晚望

酒醒湖光生嫩凉,卧船吹笛藕花香。

游人尽逐莺花去,一片閒情在夕阳。

(0)

题寺壁

奔驰尘土何时了,自叹一官如蚁小。

半夜觅宿僧家园,梦里闻鸦霜月晓。

(0)

夜宿梅山寺

山寺逢晚秋,郊原带雨馀。

禾收将有耳,民病化为鱼。

阴沴何当扫,兵氛苦未除。

岂无吴市隐,封事至公车。

(0)

敬亭山检受御书

晋宋风流自不凡,天令此地为回环。

市藏白水风烟外,路入高林紫翠间。

字炳日星摇翰墨,敬存铭刻在心颜。

须知太守缘民乐,来岁勤农在此山。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