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彝训致事》
《送彝训致事》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祖帐饯河桥,临分赠柳条。

凤池年岁久,薇省道途遥。

宦达垂三纪,恩深荷四朝。

丹心常耿耿,白发遽萧萧。

辞禄身无系,悬车兴自超。

人犹羡簪绂,我已向渔樵。

竹色涵书几,花香著酒瓢。

远归真足乐,高蹈竟难招。

羁旅怜同郡,分携重久要。

白驹如可系,聊复永今朝。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送彝训致事》。诗中描绘了送别老友彝训退休的情景,充满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官场生涯的感慨。

首联“祖帐饯河桥,临分赠柳条”,以“祖帐”、“河桥”、“柳条”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营造出离别的氛围。通过“赠柳条”的细节,既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寓意着离别后彼此间如同柳条般坚韧不拔的联系。

颔联“凤池年岁久,薇省道途遥”,运用了“凤池”和“薇省”这两个典故,分别指代朝廷和地方官署,表达了彝训在官场上的长久经历和远大的仕途。同时,“年岁久”与“道途遥”形成对比,暗示了官场生涯的漫长与艰辛。

颈联“宦达垂三纪,恩深荷四朝”,点明了彝训的官运亨通,历经四朝皇帝的恩宠。其中,“垂三纪”用以形容时间之长,“荷四朝”则强调了受到的恩惠之深广。

尾联“辞禄身无系,悬车兴自超”,写出了彝训退休后的自由自在,不再受官职束缚,心情愉悦。同时,“人犹羡簪绂,我已向渔樵”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联“竹色涵书几,花香著酒瓢”,描绘了退休后的宁静生活,竹林书香、花香酒瓢,充满了诗意与闲适。而“远归真足乐,高蹈竟难招”则表达了对彝训归隐生活的赞赏和对其难以被世俗诱惑的钦佩。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官场生涯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吴思道相送同宿崇因二首·其二

形单影只久相抛,鼎食端能胜饮瓢。

已分馀材辜北阙,元非不雨自西郊。

求田聊复同中隐,玩世宁嫌渎下交。

千古平泉有遗恨,漫劳精爽畏文饶。

(0)

送张信道

气欲和柔性欲圆,一飞人看后三年。

心胜山静君归去,先自南华入性天。

(0)

偶成示道温

何当归卧水云乡,不必功名似子房。

一黍精华空色大,百年行数古今长。

谁知扰扰还三得,独向冥冥遣两忘。

少室山头星月近,紫微垣下起天香。

(0)

寄五峰长老

自从南去失归期,海屿生涯祖一支。

百岁尘缘谁尚在,五峰禅老独应知。

且看秋水呈千月,谩写云山寄一诗。

邂逅有时言笑处,越王台下拥旌麾。

(0)

仙会楼

金碧峥嵘演山脚,合有云骈下寥廓。

自嗟本是烟霞翁,一念人间已知错。

闻说楼成归思浓,想见群真多绰约。

水虎火龙方得传,看破浮生岂能缚。

夜深时独倚栏干,谁见金花当面落。

此道既与群真同,虽隔霄壤常相通。

演客千载无遗踪,伫闻杖履来相从。

(0)

题介公庙

十九年从晋重耳,艰棘忧危同践履。

田中乞食桑下谋,茧足周旋垂万里。

一心奉事不自欺,逆知天意开公子。

及河忽闻舅犯言,如以朝衣蹈泥滓。

鄙夫岂可与同行,携母入山甘隐藏。

公子归来霸业强,筑坛践土尊天王。

大夫卿士环佩锵,斩袪寺人纷颉颃。

念子昔者皆奔亡,舍我长逝情怛伤。

大蒐纵火焚山冈,烈焰不肯回刚肠。

嗟乎义士不可量,何人谬作龙蛇章。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