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帐饯河桥,临分赠柳条。
凤池年岁久,薇省道途遥。
宦达垂三纪,恩深荷四朝。
丹心常耿耿,白发遽萧萧。
辞禄身无系,悬车兴自超。
人犹羡簪绂,我已向渔樵。
竹色涵书几,花香著酒瓢。
远归真足乐,高蹈竟难招。
羁旅怜同郡,分携重久要。
白驹如可系,聊复永今朝。
祖帐饯河桥,临分赠柳条。
凤池年岁久,薇省道途遥。
宦达垂三纪,恩深荷四朝。
丹心常耿耿,白发遽萧萧。
辞禄身无系,悬车兴自超。
人犹羡簪绂,我已向渔樵。
竹色涵书几,花香著酒瓢。
远归真足乐,高蹈竟难招。
羁旅怜同郡,分携重久要。
白驹如可系,聊复永今朝。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送彝训致事》。诗中描绘了送别老友彝训退休的情景,充满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官场生涯的感慨。
首联“祖帐饯河桥,临分赠柳条”,以“祖帐”、“河桥”、“柳条”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营造出离别的氛围。通过“赠柳条”的细节,既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寓意着离别后彼此间如同柳条般坚韧不拔的联系。
颔联“凤池年岁久,薇省道途遥”,运用了“凤池”和“薇省”这两个典故,分别指代朝廷和地方官署,表达了彝训在官场上的长久经历和远大的仕途。同时,“年岁久”与“道途遥”形成对比,暗示了官场生涯的漫长与艰辛。
颈联“宦达垂三纪,恩深荷四朝”,点明了彝训的官运亨通,历经四朝皇帝的恩宠。其中,“垂三纪”用以形容时间之长,“荷四朝”则强调了受到的恩惠之深广。
尾联“辞禄身无系,悬车兴自超”,写出了彝训退休后的自由自在,不再受官职束缚,心情愉悦。同时,“人犹羡簪绂,我已向渔樵”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联“竹色涵书几,花香著酒瓢”,描绘了退休后的宁静生活,竹林书香、花香酒瓢,充满了诗意与闲适。而“远归真足乐,高蹈竟难招”则表达了对彝训归隐生活的赞赏和对其难以被世俗诱惑的钦佩。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也有对官场生涯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
气欲和柔性欲圆,一飞人看后三年。
心胜山静君归去,先自南华入性天。
金碧峥嵘演山脚,合有云骈下寥廓。
自嗟本是烟霞翁,一念人间已知错。
闻说楼成归思浓,想见群真多绰约。
水虎火龙方得传,看破浮生岂能缚。
夜深时独倚栏干,谁见金花当面落。
此道既与群真同,虽隔霄壤常相通。
演客千载无遗踪,伫闻杖履来相从。
十九年从晋重耳,艰棘忧危同践履。
田中乞食桑下谋,茧足周旋垂万里。
一心奉事不自欺,逆知天意开公子。
及河忽闻舅犯言,如以朝衣蹈泥滓。
鄙夫岂可与同行,携母入山甘隐藏。
公子归来霸业强,筑坛践土尊天王。
大夫卿士环佩锵,斩袪寺人纷颉颃。
念子昔者皆奔亡,舍我长逝情怛伤。
大蒐纵火焚山冈,烈焰不肯回刚肠。
嗟乎义士不可量,何人谬作龙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