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来卧白云,蚍蜉撼树政纷纷。
大儿文举知何在,巨擘于陵亦谩云。
空洞能容数百辈,蒙胧如见二三分。
小槽谁有真珠滴,径觅吾徒作半醺。
万里归来卧白云,蚍蜉撼树政纷纷。
大儿文举知何在,巨擘于陵亦谩云。
空洞能容数百辈,蒙胧如见二三分。
小槽谁有真珠滴,径觅吾徒作半醺。
诗人以万里归来的悠远情怀,卧于白云之上,感慨万千。蚍蜉撼树,形容政治混乱如同细小的蚂蚁摇撼大树一般无力而为力。文举大儿,诗人追问其在何处,大概是指寻找理想的人格榜样,而巨擘于陵,则是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亦或是在说理想中的高峰也被蒙蔽如同云雾一般难以分辨。
空洞容纳数百人,诗人眼中却只能看到二三分的真相。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不满。小槽之中有真珠滴落,但诗人并不追求那些外在的光鲜,而是径直寻觅自己的同道中人,与他们共饮半醺,以此忘却世俗的纷扰。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感受,以及他对于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在的一种精神追求。
乍因风力起,欲扯飞花住。陌上有行人、愁满路。
红亭绿水,岂是怜伊生,飘泊归何许。
东君魂梦,似逐飞扬去。留春无处。却怪铅华误。
堕粉泣残妆、风偏妒。燕泥蛛网,收拾应无数。
有恨和谁语。幽闺绝塞,故故牵人凄楚。
君欲溯河北,我亦渡江东。
纵是莺花三月,社燕等秋鸿。
九曲池边高会,十五桥头长啸,蜡屐每相从。
歌吹竹西路,批抹是春风。念平生,数知己,莫如公。
嵚崎历落可笑,把臂许吴蒙。
今日素车白马,当日螭头豹尾,人识紫薇翁。
此后平山客,寂寞月明中。
十五盈盈小。投钿盒心烟缭绕。
流连辛苦,不道佳期竟杳。
蘼芜巷里人何在,豆蔻花中春已老。
泪落天涯,断肠多少。极目年年芳草。
闻绣阁玉蛾不扫。何事尺素传来,征鸿悄悄。
侧侧轻寒白日过,濛濛细雨黄昏早。
酒醒更阑,数声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