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峰宛在水中央,上有庄严清净坊。
坏衣盘礴蜗牛角,法窟窈冥师子床。
万象森罗一拳石,千顷汪洋百谷王。
不减乘槎到牛女,拟取支机问下方。
妙峰宛在水中央,上有庄严清净坊。
坏衣盘礴蜗牛角,法窟窈冥师子床。
万象森罗一拳石,千顷汪洋百谷王。
不减乘槎到牛女,拟取支机问下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诗人以妙峰为引线,将其比喻为水中的圣境,上面建有庄严清净的殿堂,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归宿。通过“坏衣盘礴蜗牛角”这一句,巧妙地将日常生活的简朴与修行的专注融合在一起,暗示了修行者不拘形式,心无旁骛的精神状态。
“法窟窈冥师子床”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精神探索的意境,将修行的场所比作深邃的洞穴中狮子的宝座,寓意着修行者内心的坚定与力量。接下来,“万象森罗一拳石,千顷汪洋百谷王”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自然界的广阔与丰富,另一方面又以“一拳石”强调了个体在宇宙中的渺小,同时也体现了修行者对万物的包容与洞察。
最后,“不减乘槎到牛女,拟取支机问下方”这两句,借用古代神话故事,表达了诗人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决心和勇气。乘槎到牛女,象征着超越世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拟取支机问下方,则意味着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寻求更深的理解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修行、对真理的深刻感悟和追求,充满了浓厚的禅宗气息和人文关怀。
我少即多难,邅回一生中。
百年不易满,寸寸弯强弓。
老矣复何言,荣辱今两空。
泥洹尚一路,所向馀皆穷。
似闻崆峒西,仇池迎此翁。
胡为适南海,复驾垂天雄。
下视九万里,浩浩皆积风。
回望古合州,属此琉璃钟。
离别何足道,我生岂有终。
渡海十年归,方镜照两童。
还乡亦何有,暂假壶公龙。
峨眉向我笑,锦水为君容。
天人巧相胜,不独数子工。
指点昔游处,蒿莱生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