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不作六器,谁知贵玙璠。
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
相如起睨柱,头璧与俱还。
何如郑子产,有礼国自闲。
虽微韩宣子,鄙夫亦辞环。
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
舜不作六器,谁知贵玙璠。
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
相如起睨柱,头璧与俱还。
何如郑子产,有礼国自闲。
虽微韩宣子,鄙夫亦辞环。
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梦中作寄朱行中》。从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来看,这首诗体现了作者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开篇“舜不作六器,谁知贵玙璠。”这里借古圣帝舜不制造六种宝器来反问什么是真正值得珍贵的。舜是传说中的古代圣君,不为世俗财富所动,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高洁品质。
接着“哀哉楚狂士,抱璞号空山。”引用了《庄子》中楚狂人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的赞美。楚狂人抱着宝玉在空山中呼叫,这里强调的是一种与世俗利益无关的纯粹精神追求。
“相如起睨柱,头璧与俱还。”这里提到的“相如”是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他曾经在作《子虚赋》时,因不满意而拔下头上的玉璎摔去。这个故事寓意着作者对物质财富的轻视和追求高洁艺术境界的决心。
“何如郑子产,有礼国自闲。”提到的是春秋时期的郑国大夫郑子产,他以德行治理国家,使得国泰民安。这里借他来比喻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即便处于高位,也能保持自己的清静不为外界所动。
“虽微韩宣子,鄙夫亦辞环。”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对那些虽然官职不高但仍然坚守自己品行、不受物欲诱惑的人的赞赏。韩宣子是战国时期的士人,以廉洁著称,这里用“鄙夫”自指,显示出作者对于这种品质的自我认同。
最后,“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表达了苏轼自己对物质财富从不贪图,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守自己的精神追求。这里的“凛然”形容一种超脱尘世、光明磊落的心境。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历史人物和故事,展现了作者对于高洁品格和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他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和不染。在苏轼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我追求和生命态度。
华顶仙人宅,瀛洲学士家。
乾坤钟间气,江海抱清华。
礼乐稽三代,文章擅五车。
泰山高莫极,沧海浩无涯。
夜视明光草,朝看上苑花。
九霞分内酝,八饼试春茶。
职掌丝纶重,恩承雨露嘉。
调高知寡和,言大实非誇。
自笑盐车骥,真如坎井蛙。
会须逢伯乐,振鬣向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