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景城西尘土红,伴僧闲坐竹泉东。
绿萝潭上不见日,白石滩边长有风。
热恼渐知随念尽,清凉常愿与人同。
每因毒暑悲亲故,多在炎方瘴海中。
洛景城西尘土红,伴僧闲坐竹泉东。
绿萝潭上不见日,白石滩边长有风。
热恼渐知随念尽,清凉常愿与人同。
每因毒暑悲亲故,多在炎方瘴海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避暑的景象。"洛景城西尘土红,伴僧闲坐竹泉东"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颜色和宁静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在炎热夏季与僧侣一同在竹林旁的清凉泉水边享受清净时光的画面。这里的“尘土红”暗示着夏日的热烈,而“伴僧闲坐”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
"绿萝潭上不见日,白石滩边长有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避暑之地的清凉。潭水被浓密的绿萝覆盖,阳光难以穿透,而白石滩边则常年有凉爽的风,这些都是夏日中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
"热恼渐知随念尽,清凉常愿与人同"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心灵慰藉。热恼,即烦躁和不安的情绪,随着对自然之美的领悟而消散。而“清凉常愿与人同”则表现出诗人希望这种宁静与清凉不仅属于自己,更是愿意与他人共享。
"每因毒暑悲亲故,多在炎方瘴海中"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在酷热难耐的夏日里,对亲人的思念尤为强烈,而“炎方瘴海”则是对遥远而炎热之地的描绘,这里的“瘴海”可能暗指南方湿热的气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夏日避暑时的心境和情感,以及他对清凉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越尘世烦恼,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态度。
春水武昌船,帆飞敬亭雨。
孤城厌喧嚣,听此樯燕语。
挥手谢时人,开胸散烦暑。
煌煌阙下书,曳曳云间侣。
真人紫霞佩,执简授璇宇。
揽衣欲从之,神交谅倾许。
霁雨沐霄容,风微鹄初举。
游心惬高明,脱屣迈行旅。
怀哉会何时,酌彼盈尊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