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枝偃盖势凌云,一植幽庭度几春。
荣落未曾同众木,孤贞长自伴闲人。
风生静夜寒声健,雪霁遥峰翠色新。
萧洒最宜禅定起,坐观行绕远埃尘。
乔枝偃盖势凌云,一植幽庭度几春。
荣落未曾同众木,孤贞长自伴闲人。
风生静夜寒声健,雪霁遥峰翠色新。
萧洒最宜禅定起,坐观行绕远埃尘。
这首诗名为《庭松》,是宋代僧人释智圆所作。诗人以庭中高大的松树为描绘对象,展现了松树的不凡姿态和高尚品格。首句“乔枝偃盖势凌云”形象地描绘了松树挺拔的姿态,仿佛直插云霄;“一植幽庭度几春”则强调了松树在静谧庭院中度过无数个春天的岁月。
接下来,“荣落未曾同众木”表达了松树不同于寻常树木,四季常青,不随众木的枯荣而变化,显示出其坚韧与独立;“孤贞长自伴闲人”进一步赞美了松树的孤高贞洁,成为清闲之人的心灵伴侣。诗人通过“风生静夜寒声健,雪霁遥峰翠色新”描绘了松树在风雪中的坚韧与生机,即使在寂静的夜晚或雪后初晴时,它依然保持翠绿,给人清新之感。
最后两句“萧洒最宜禅定起,坐观行绕远埃尘”传达出松树的超然与洒脱,最适合激发禅定之心,让人在欣赏它的同时,也能洗涤心灵,远离世俗的尘埃。整首诗以松树寓言,寄寓了诗人对高洁品性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