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棹轻帆,风恬浪静。
溢目湖光镜样平,渔歌未起同谁听。
万壑千岩,高低普应。
狼藉断霞残照中,船头拨转都收尽。
么朅提国,亲行此令。
短棹轻帆,风恬浪静。
溢目湖光镜样平,渔歌未起同谁听。
万壑千岩,高低普应。
狼藉断霞残照中,船头拨转都收尽。
么朅提国,亲行此令。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上渔舟画面。"短棹轻帆,风恬浪静",形象地写出湖面的平静与行舟的轻盈,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滞。"溢目湖光镜样平,渔歌未起同谁听",湖水如镜,连渔歌都显得多余,只有宁静的湖面与诗人的心境相映成趣。
"万壑千岩,高低普应",诗人将视线扩展到两岸的山峦,暗示出大自然的广阔和深远,即使在黄昏时分的"狼藉断霞残照"中,景色依然动人。"船头拨转都收尽",这一动作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沉浸和不舍,仿佛通过船头的转向,将所有的美景收入心底。
最后两句"么朅提国,亲行此令",虽然直白,但可能含有深意,可能是诗人以禅宗的方式表达对自然法则的领悟,或者对自己心境的自省,"么朅提国"可能象征着微小而深远的世界,"亲行此令"则暗示了诗人亲自体验并遵循这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写景抒怀,寓禅于景,展现出宋代禅僧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