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肱何处枕湘流,不到名山死不休。
高咏祝融峰顶月,与君当作逍遥游。
曲肱何处枕湘流,不到名山死不休。
高咏祝融峰顶月,与君当作逍遥游。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忆衡山呈世卿(其四)》描绘了一位隐逸者的心境。首句“曲肱何处枕湘流”形象地写出诗人在想象中选择在湘江边以手为枕,表达对衡山山水的向往和亲近。"不到名山死不休"则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执着追求,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后两句“高咏祝融峰顶月,与君当作逍遥游”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想象自己在祝融峰顶吟诗赏月,与友人共享这超然物外的逍遥之乐。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深深热爱。
法师东南秀,成行独清苦。
一锡行挑贝叶书,孤帆笑别扶桑树。
茫茫海水无行路,水月澄澄印禅悟。
经梵朝残五老云,钵盂夜洗三山雨。
随缘忽复东归去,万里鲸波一杯渡。
夜半龙吟丈室云,天边鸟没千峰曙。
尘缘未断那可攀,别后知师向何处。
遥遥稽山云,淡淡镜湖水。
云水两无心,千秋亦相似。
忆昔金门人,黄冠此山里。
恩荣□□□,但得遂初志。
兰亭何岧峣,修竹犹深邃。
欲识斯人居,寂寞山阴是。
我来吊遗踪,临风写幽意。
恻怆更何言,落日猿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