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在弱泥,泥弱玉易沈。
扶桑寒日薄,不照万丈心。
安得潜渊虬,拔壑超邓林。
泥封泰山阯,水散旱天霖。
洗此泥下玉,照耀台殿深。
刻为传国宝,神器人不侵。
沈玉在弱泥,泥弱玉易沈。
扶桑寒日薄,不照万丈心。
安得潜渊虬,拔壑超邓林。
泥封泰山阯,水散旱天霖。
洗此泥下玉,照耀台殿深。
刻为传国宝,神器人不侵。
这是一首描写玉石的诗歌,它通过对比玉和泥土的轻重,表达了作者对于品质高贵、坚韧不拔之物的赞美。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精炼。
"沈玉在弱泥,泥弱玉易沈" 这两句开篇即设立了主旨,通过对比玉与泥土的轻重,强调了玉的珍贵和坚固不易腐蚀。"扶桑寒日薄,不照万丈心" 描述的是太阳光芒微弱,即便是那样的力量也难以穿透深邃的山谷,喻指世间真理或高尚品质难以被普遍认知。
接着 "安得潜渊虬,拔壑超邓林" 作者设问如何能够找到如同传说中神龙一样珍贵又具有力量的玉石。"泥封泰山阯,水散旱天霖" 则是对比巨大的山脉与干涸的大地,强调自然的威力和玉石被掩埋的深度。
随后 "洗此泥下玉,照耀台殿深" 描述了在去除污泥之后,玉石的光辉能够照亮宫殿最深处。最后两句 "刻为传国宝,神器人不侵" 表明这玉石被雕琢后将成为国家之宝,不会被凡人所亵渎。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以及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于高贵品质和坚韧力量的崇拜。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化中玉石作为象征物的地位,以及它在精神层面上的价值。
酒群花队,攀得短辕折。
谁怜故山归梦,千里莼羹滑。
便整松江一棹,点检能言鸭。故人欢接。
醉怀双橘,堕地金圆醒时觉。
长喜刘郎马上,肯听诗书说。
谁对叔子风流,直把曹刘压。
更看君侯事业,不负平生学。离觞愁怯。
送君归后,细写茶经煮香雪。
飞霜委中林,不废长松绿。
惊风振川野,未省劲草伏。
我贫客去尽,君来常不速。
愧君赠桃李,永愿报琼玉。
我性本山林,苦学笔空秃。
骅骝塞康庄,病足顾难逐。
锦文衒华藻,敝褐非所续。
家有五车书,恨不十年读。
济南昔相遇,我齿三十六。
谈谐倾盖间,还往白首熟。
从君饮浊酒,过我饭脱粟。
西湖多菼薍,白昼下鸿鹄。
城西野人居,柴门拥修竹。
后车载鸱夷,下马泻醽醁。
醉眠卧荒草,空洞笑便腹。
疏狂一如此,岂望世收录。
别来今几何,归期已屡卜。
西南有薄田,茅舍清溪曲。
耕耘三男子,伏腊当自足。
君能远相寻,布衣巾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