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红尘溪上竹。竹似琅玕,溪水清如玉。
溪上主人情不俗。多应每食能无肉。
千载高标成倏忽。六逸飘然,君为追遐躅。
莫向溪边閒濯足。我知孺子歌难续。
门外红尘溪上竹。竹似琅玕,溪水清如玉。
溪上主人情不俗。多应每食能无肉。
千载高标成倏忽。六逸飘然,君为追遐躅。
莫向溪边閒濯足。我知孺子歌难续。
这首元代宋褧的《蝶恋花·河内王干臣号竹溪》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雅致的画面。"门外红尘溪上竹",开篇以对比手法,将门外的世俗喧嚣与溪边的宁静形成鲜明对照,竹子象征着高洁,暗示了主人的超凡脱俗。"竹似琅玕,溪水清如玉",进一步描绘了竹影婆娑、溪水清澈的景致,宛如仙境。
"溪上主人情不俗",直接赞美了主人的独特品格,暗示其不随流俗,喜好自然。"多应每食能无肉",则通过推测主人的饮食习惯,进一步强调其简朴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千载高标成倏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赞扬了主人的高尚节操如同千年的高标瞬间即逝。"六逸飘然,君为追遐躅",借用古代六逸的典故,赞美主人的风度翩翩,如同逍遥自在的逸士。
最后两句"莫向溪边閒濯足,我知孺子歌难续",劝诫人们不要轻易打扰这份宁静,因为这样的生活境界难以企及,暗示了对主人生活方式的深深敬仰,也寓含了对后人难以延续这种高雅生活的感叹。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写人,借物抒怀,展现了作者对竹溪主人的敬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缭绕府西面,潺湲池北头。
凿开明月峡,决破白蘋洲。
清浅漪澜急,夤缘浦屿幽。
直冲行径断,平入卧斋流。
石叠青棱玉,波翻白片鸥。
喷时千点雨,澄处一泓油。
绝境应难别,同心岂易求。
少逢人爱玩,多是我淹留。
夹岸铺长簟,当轩泊小舟。
枕前看鹤浴,床下见鱼游。
洞户斜开扇,疏帘半上钩。
紫浮萍泛泛,碧亚竹修修。
读罢书仍展,棋终局未收。
午茶能散睡,卯酒善销愁。
檐雨晚初霁,窗风凉欲休。
谁能伴老尹,时复一闲游。
怜君不久在通川,知已新提造化权。
夔卨定求才济世,张雷应辨气冲天。
那知沦落天涯日,正是陶钧海内年。
肯向泥中抛折剑,不收重铸作龙泉。
足疾无加亦不瘳,绵春历夏复经秋。
开颜且酌尊中酒,代步多乘池上舟。
幸有眼前衣食在,兼无身后子孙忧。
应须学取陶彭泽,但委心形任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