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剪水镜湖旁。萍开一片光。游鱼正绕紫鸳鸯。
轻衔过夕阳。新月上,素琴张。窥人在画梁。
巢中多少落花芳。成泥更有香。
双双剪水镜湖旁。萍开一片光。游鱼正绕紫鸳鸯。
轻衔过夕阳。新月上,素琴张。窥人在画梁。
巢中多少落花芳。成泥更有香。
这首《阮郎归·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日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燕子在湖畔、水面、空中与人间的活动,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双双剪水镜湖旁”,开篇即以“剪水”形象地描绘了燕子在湖面上飞翔的姿态,仿佛剪出了水面的波纹,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镜湖旁”则点明了地点,暗示了环境的宁静与美丽。
“萍开一片光”,进一步渲染了湖面的静谧与明亮,通过“一片光”强调了湖面反射的光芒,与燕子的活动相映成趣。
“游鱼正绕紫鸳鸯”,将视线转向水中,描绘了鱼儿围绕着鸳鸯嬉戏的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下文的“轻衔过夕阳”埋下了伏笔。
“轻衔过夕阳”,燕子在夕阳的余晖中轻巧地掠过水面,这一瞬间充满了诗意与浪漫,体现了燕子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新月上,素琴张”,月亮升起,琴声响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雅致的氛围,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窥人在画梁”,燕子在屋檐或画梁上窥视人类的生活,这一细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与互动,增加了诗歌的人情味。
“巢中多少落花芳。成泥更有香”,最后两句描绘了燕子筑巢时,花瓣与泥土混合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重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整首词通过燕子这一小生灵的活动,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以及对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