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交四十载,两世比纪群。
沧海隔千里,岔岭思暮云。
合室饱白粱,更感汝殷勤。
狂澜回既倒,银台看策勋。
订交四十载,两世比纪群。
沧海隔千里,岔岭思暮云。
合室饱白粱,更感汝殷勤。
狂澜回既倒,银台看策勋。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杨浚所作的《寄林时甫通副维源》。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林时甫、维源四十年深厚友谊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深情厚谊的感激之情。
首句“订交四十载”,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与友人间长达四十年的深厚情谊。接着,“两世比纪群”一句,不仅强调了时间之长,也暗示了两人如同兄弟般的情谊。随后,“沧海隔千里,岔岭思暮云”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虽然相隔千里,但心却如同近在咫尺,思念之情如同傍晚的云彩一般绵延不绝。
“合室饱白粱,更感汝殷勤”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情厚谊的感激。这里的“白粱”可能是指粮食,也可能是对友人慷慨相助的比喻,而“更感汝殷勤”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关怀备至的深深感激之情。
最后,“狂澜回既倒,银台看策勋”两句,以“狂澜回既倒”比喻友情的坚固和不易动摇,即使遭遇困难也能携手共渡难关;“银台看策勋”则是对友人在困难时刻给予帮助的感激,仿佛看到了友人在关键时刻的英勇表现,给予了极大的荣誉和肯定。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深厚友谊的珍贵与美好,以及在困难面前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精神风貌。
选石横琴,摩山人画,年年小住西泠。
三弄冰弦,三潭凉月俱清。
红桥十二无人到,削芙蓉、两朵峰青。不分明。
水佩风裳,错认湘灵。
成连海上知音少,但七条丝动,移我瑶情。
录曲阑干,问谁素手同凭。
几时共结湖边屋,待修箫、来和双声。且消停。
一段秋怀,弹与侬听。
昨宵猜著今宵雨,今宵月华翻皎。
露白虫惊,风疏雁响,是我关心偏早。为谁懊恼。
问消瘦缘由,便天难晓。
有甚方儿,可将侬病竟医好。和衣连闷睡倒。
正朦胧著枕,忽又惊觉。
池闹残荷,门喧剩叶,尚有秋声多少。难禁自笑。
怎刚怕秋来,便悲秋老。病里年光,也抛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