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目江南路,系船淮上村。
长芦云作阵,高柳石为根。
浪逐江风急,潮连海水浑。
雪霜千骑散,钲鼓万兵屯。
蒲藻鱼游处,泥沙鸟篆痕。
参差邻画舫,咫尺想空门。
贝叶有秘语,韦编无近言。
漫瞻双去翼,空饰两朱轓。
好在弥天释,何如炙輠髡。
浊清罗酒斝,南北看风幡。
敬信无非事,精微讵可论。
孤忠天未弃,尚合辱垂恩。
纵目江南路,系船淮上村。
长芦云作阵,高柳石为根。
浪逐江风急,潮连海水浑。
雪霜千骑散,钲鼓万兵屯。
蒲藻鱼游处,泥沙鸟篆痕。
参差邻画舫,咫尺想空门。
贝叶有秘语,韦编无近言。
漫瞻双去翼,空饰两朱轓。
好在弥天释,何如炙輠髡。
浊清罗酒斝,南北看风幡。
敬信无非事,精微讵可论。
孤忠天未弃,尚合辱垂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长芦阻风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首联“纵目江南路,系船淮上村”开篇即展现出诗人行走在江南的路上,停泊在淮水边的小村庄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颔联“长芦云作阵,高柳石为根”通过比喻手法,将长芦比作云阵,高柳比作石根,生动地描绘了芦苇随风摇曳、柳树扎根大地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力。
颈联“浪逐江风急,潮连海水浑”进一步描绘了江面的动态美,波浪追逐着江风,潮水连绵不绝,与海水融为一体,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尾联“蒲藻鱼游处,泥沙鸟篆痕”则转向对细节的捕捉,蒲草、藻类是鱼儿嬉戏的场所,泥沙上留下了鸟儿的足迹,这些细微之处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与和谐共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水乡风光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直接描写,也有对内心情感的间接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