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渚羁愁,苕溪浪迹,野云谁识。
旧说西塍,吟魂寄幽宅。
斜阳蔓草,空怅望、春风词笔。悽忆。
香暗影疏,掩梅花仙魄。
漂零楚客,抔土长留,湖山恣游历。
繁华梦去,故国已无觅。
好属小红珠泪,莫向冷枫啼湿。
怕洞箫清怨,吹咽六陵秋色。
汉渚羁愁,苕溪浪迹,野云谁识。
旧说西塍,吟魂寄幽宅。
斜阳蔓草,空怅望、春风词笔。悽忆。
香暗影疏,掩梅花仙魄。
漂零楚客,抔土长留,湖山恣游历。
繁华梦去,故国已无觅。
好属小红珠泪,莫向冷枫啼湿。
怕洞箫清怨,吹咽六陵秋色。
这首清代词人周之琦的《惜红衣·访姜白石葬处》以汉渚和苕溪为背景,表达了对南宋词人姜夔(字白石)的深深怀念。词中“汉渚羁愁”、“苕溪浪迹”描绘了姜夔生前的漂泊生涯,而“野云谁识”则暗示了他的才情未被世人广泛理解。接着,“斜阳蔓草”、“春风词笔”寓言姜夔的辞世与他的词作之美,凄美动人。
“香暗影疏,掩梅花仙魄”借梅花比喻姜夔的高洁品格,暗示其如梅花般在寂寞中独自飘零。“漂零楚客”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流离失所。姜夔曾寓居湖南,此处“抔土长留,湖山恣游历”表达了对他的足迹和精神的追忆。
“繁华梦去,故国已无觅”表达了词人对姜夔所处时代的逝去和姜夔故居的失落感。最后,“好属小红珠泪,莫向冷枫啼湿”寄托了词人对姜夔的哀思,希望他的情感不要像冷枫上的泪水那样凄凉。“怕洞箫清怨,吹咽六陵秋色”以洞箫的哀音和秋天的景色,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象征姜夔的亡魂在秋风中哀鸣。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姜夔生平和词作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姜夔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吾闻冤句民,盗若春竹笋。
异时用武吏,搏击纵鹰隼。
洋洋刘太守,岂弟发素蕴。
凶年盗乃减,见谓君子敏。
先生衍诗书,循吏副忧轸。
庶几从风靡,少缓束湿紧。
君家庞眉伯,学行我标准。
捧书见华发,应为一笑听。
风雨四月初,正作穷秋寒。
朱明方更候,阴沴时相干。
阴阳天自便,寒暑无必然。
玄冥与祝融,政事谁得专。
江乡累岁饥,一饱望今年。
不知谁不仁,探喉夺其餐。
柯山穷老人,方暑愁衣单。
似闻林笋立,矗矗戈戟攒。
但知饮美酒,折取共朝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