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一夜下林端,遽作霜天十月寒。
三伏炎蒸不可过,北风栗烈亦何难。
人情何待常从缓,天令难移古不刊。
幸有布裘毡履在,雪深高卧更安闲。
风声一夜下林端,遽作霜天十月寒。
三伏炎蒸不可过,北风栗烈亦何难。
人情何待常从缓,天令难移古不刊。
幸有布裘毡履在,雪深高卧更安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来表达诗人对于天气变化的感受和人生的哲理。诗中“风声一夜下林端”开篇便设置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季节转换,紧接着“遽作霜天十月寒”则强调了这种变化带来的寒冷效果。
在第二句“三伏炎蒸不可过,北风栗烈亦何难”,诗人通过对比炎热的夏日与严寒的冬日,表达出自然界的极端气候都是需要克服的困难。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尊重和顺应。
“人情何待常从缓,天令难移古不刊”则是诗人的感慨。这里的“人情”指的是人类的情感和行为,而“天令”则是自然界或宇宙的法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顺应自然法则的态度,以及对人类情感与自然法则之间关系的思考。
最后,“幸有布裘毡履在,雪深高卧更安闲”则展现了诗人在严寒冬日中的平静和满足。通过描述自己拥有保暖的衣物和鞋子,从而能够在深雪中安然入睡,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内心的宁静。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通过这些景象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应该如何顺应自然的法则。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
霜毫秃尽千枝竹,铜雀台荒死潘谷。
哀哉四宝并成空,犹有老崖藤捣玉。
青钱学士将相科,黑头刺史朱丹毂。
怀银早去镇湖湘,掞藻端如起巴蜀。
天乎岁晚椓斯文,往往长吟书短幅。
云昏雨暗白龙笺,林密山深紫芝曲。
凤楼谁助斧斤修,鱼网不禁尘土辱。
我驰家畔楮先生,越薄吴腴此粗俗。
铿金戛玉新有声,缝雾裁云岂堪录。
向来交友文字间,矢往湍奔如撒菽。
薄材那敢派江西,一寸诗肠愁万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