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槎欲问天,只怕冲牛斗。
乘桴欲浮海,又道蛟龙吼。
乘槎欲问天,只怕冲牛斗。
乘桴欲浮海,又道蛟龙吼。
这首诗名为《塞上吟》,是明代思想家李贽所作。通过“乘槎”与“乘桴”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首句“乘槎欲问天”,以“乘槎”这一典故,借用了古代传说中张骞乘木筏至天河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越凡尘,探寻宇宙奥秘的决心和勇气。“欲问天”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天界的向往与好奇。
次句“只怕冲牛斗”,“牛斗”是中国星空中两颗重要的星星,此处暗喻着天界的权威或不可侵犯的力量。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未知力量的敬畏,以及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和挑战。
第三句“乘桴欲浮海”,“乘桴”源自《论语》中的“乘桴浮于海”,原指孔子及其弟子乘筏渡海的故事,这里被诗人用来象征着面对广阔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诗人渴望像先贤一样,勇敢地面对大海的浩瀚与未知。
最后一句“又道蛟龙吼”,“蛟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海洋中的神秘生物,其吼声往往预示着不祥或危险。诗人在这里用“蛟龙吼”来比喻探索过程中的艰难险阻,暗示了在追求知识与真理的路上,可能会遇到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
整体而言,《塞上吟》通过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同时也表达了在追求真理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与不确定性。诗中既有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蕴含着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