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小立:暂时站立住。
夜晚依然跟中午一样炎热,打开房门在月下稍微站一会。 虫鸣不歇的茂密竹林树丛中,不时有阵阵凉意袭来,但并不是风。
“追凉”,即觅凉、取凉。较之“觅”和“取”,“追”更能表现对“凉”的渴求杜甫“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羌村三首》其二)意可见。但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却有其独到之处: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以及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避暑纳凉的夏日图景,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炎热之夜寻求清凉的意境。首句“夜热依然午热同”直接传达出夏夜与白昼一样的酷热感受,开门而立于月光之中,可见诗人对于夜晚微薄凉意的期待。
接下来的两句“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则是对自然界细腻描绘。竹丛和树林茂密,成为避暑的理想场所,同时也是蟋蟀等昆虫活跃的地方。诗人捕捉到偶尔间或的微小凉意,并非是风带来的,而是自然界中难得的清凉瞬间。
全诗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诗人对于夏夜清凉的渴望和欣赏,以及对自然界中细微变化的敏锐感知。杨万里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生动又不失细腻的夏日夜晚场景之中。
秘殿掖垣西,书楼苑树齐。
秋烟凝缥帙,晓色上璇题。
门接承明近,池连太液低。
疏钟文马驻,繁叶綵禽栖。
职美纶江綍,荣深组及圭。
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
对案临青玉,窥书捧紫泥。
始欢新遇重,还惜旧游暌。
左宦登吴岫,分家渡越溪。
赋中频叹鵩,卜处几听鸡。
望阙应多恋,临津不用迷。
柏梁思和曲,朝夕候金闺。
病夫将已矣,无可答君恩。
衾枕同羁客,图书委外孙。
久来从吏道,常欲奉空门。
疾走机先息,攲行力渐烦。
无医能却老,有变是游魂。
鸟宿还依伴,蓬飘莫问根。
寓形齐指马,观境制心猿。
唯借南荣地,清晨暂负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