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文与可墨竹,并叙》
《题文与可墨竹,并叙》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

诗鸣草圣馀,兼入竹三昧。

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

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

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

谁云生死隔,相见如龚、隗。

(0)
注释
斯人:这个人。
定:究竟。
何人:是谁。
游戏:生活/艺术。
得自在:找到自由。
诗鸣:诗才展现。
草圣:草书大师。
馀:遗留。
竹三昧:竹子的意境。
木石:自然元素。
荒怪:超凡。
轶象:超越常规的想象。
举世:全世界。
知珍:知道珍贵。
独予最:我最为独到。
知音:知心朋友。
古难合:难寻。
奄忽:短暂。
不少待:不容等待。
生死隔:生死相隔。
相见:相见。
如龚、隗:如同龚、隗这样的知己。
翻译
这个人究竟是谁,能在这游戏中找到自由。
他的诗才如同草书大师遗留的风范,又融入了竹子的深邃意境。
他的作品常常充满自然元素,超脱于常人的想象之外。
全世界都知道这价值连城,但欣赏的人中,我最为独到。
知音难觅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转瞬即逝,不容等待。
谁说生死相隔,我们相见就如同龚、隗般难得的知己。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诗中通过描绘竹林中的雅集场景,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 表明诗人对于能够理解自己心灵状态的人充满好奇,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自在自如的情怀。

"诗鸣草圣馀,兼入竹三昧" 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与草木竹石融为一体的境界。这里的“三昧”来自佛教术语,指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禅定状态。

"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 则形容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甚至能够从最不起眼的物品中发现美丽和奇特之处。

"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 表示诗人认为世人都能认识到友谊的宝贵,但真正懂得欣赏这份情谊的人却很少。

"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 强调了能够相互理解和共鸣的情感是多么珍贵和罕见。

最后两句 "谁云生死隔,相见如龚、隗" 则用历史上著名的忠诚朋友龚自珍与隗永和来比喻,即便是在生与死的界限下,也要像他们那样坚守友谊,保持不渝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人世间难得的知音之情的赞美,展现了苏轼超脱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个性。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重逢谢将军

十年归鬓雪纷纷,桑影榆阴日半曛。

帅府别开新院落,监门还识旧将军。

行逢战蚁临阶看,坐爱歌莺隔树闻。

耻向太平憔悴尽,英雄无地觅高勋。

(0)

咏鹤

翩翩青田鹤,皓皓玉雪衣。

一朝养初成,奋翼升天衢。

回旋溯寥廓,日共鹓鸾嬉。

虞人挟诈术,伺我潜发机。

我飞适中此,毛羽半摧颓。

仓皇堕山泽,雁鹜每见欺。

天寒稻粱少,岁晚恒苦饥。

偶因条风发,载我西南隅。

西南万里外,道梗俦侣稀。

虫鱼岂不足,所恨非故栖。

延颈望云路,肃羽何时归。

(0)

秋风辞思松云陶先生作

秋风萧萧兮雁南归。草木摇落兮夕露沾衣。

明月皎皎兮照我帷。蟋蟀在壁兮吟声悲。

蹇予山中之人兮猿狖与居。

怅独处此兮情莫能娱。怀佳人兮路修阻而莫随。

涉川无梁兮登山无车。

岁冉冉其逾迈兮曷云能来。

回念昔者之欢会兮今焉别离。

爱而不见兮使我踌躇。

(0)

题画·其三

金陵城西趁市郎,负戴不厌江路长。

百花桥头换美酒,归与渔父歌沧浪。

(0)

赠林汝和通判

在昔黄金台,与子初周旋。

萍逢忽相失,不见垂十年。

昔为礼曹官,今摇庆阳鞭。

常闻太华峰,峻绝峙中天。

雅志在登陟,矫如孤鹄鶱。

适来南海旁,问讯沧洲廛。

语旧未终日,栖栖有所牵。

丈夫重出处,富贵如浮烟。

行则为在田,止则为在渊。

劳劳夫何为,赠子千金言。

(0)

踏莎行.题扇

湘竹披烟,剡藤裁雪。敛舒蹙就棕榈摺。

动摇一握展开时,半弯恍讶瑶空月。

赤日低焚,火云高结。人间何处逃炎热。

便将入手不停挥,凉风满面真清绝。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