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流素光,夜坐弹红桑。
断弦弹不得,抱诉小秦郎。
明月流素光,夜坐弹红桑。
断弦弹不得,抱诉小秦郎。
这首诗以“怨词”为题,作者是明代的蒋主孝。诗中描绘了一幅夜晚月下弹琴的场景,充满了情感与哀愁。
“明月流素光”,开篇即以明亮而纯净的月光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夜坐弹红桑”,接着描述了主人公在夜晚坐在那里,用红色的桑木琴弹奏音乐的情景。这里的“红桑”不仅指出了琴的材质,也暗示了琴声可能带有某种热烈或深沉的情感色彩。
“断弦弹不得”,这一句则表达了主人公在弹奏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可能是琴弦断裂,无法继续演奏,也可能象征着她内心的情感难以表达或释放。这种困境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引人入胜,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
“抱诉小秦郎”,最后,主人公将心中的苦闷和不满向“小秦郎”倾诉。这里的“小秦郎”可能是她的情感寄托,或者是她想要寻求安慰的对象。通过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外界的联系起来,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层层推进,展现了主人公在夜晚面对情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她试图寻找情感出口的努力。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动人,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