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非雨,暮非云。云如絮,雨如尘。百花时节闭重门。
花有约,春有恨,最愁人。诉春怨。春又半。
袅袅晴丝一线。怜春瘦,为花颦。花一片。飘得断。
是春魂。
朝非雨,暮非云。云如絮,雨如尘。百花时节闭重门。
花有约,春有恨,最愁人。诉春怨。春又半。
袅袅晴丝一线。怜春瘦,为花颦。花一片。飘得断。
是春魂。
这首《芳草渡》由清代诗人周之琦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象与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人的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首句“朝非雨,暮非云”描绘了一种变幻莫测的天气状态,暗示着春天的多变与不确定性。接着,“云如絮,雨如尘”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将云彩比作轻盈的棉絮,雨水比作微小的尘埃,形象地展现了春日里云雨的轻柔与短暂。
“百花时节闭重门”一句,通过“闭重门”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在百花盛开的季节里,内心却因某种原因而感到封闭与隔绝,或许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或是对某种情感的逃避。
接下来的“花有约,春有恨,最愁人”三句,直接点明了主题——春日的遗憾与愁绪。花朵似乎在约定着什么,而春天本身却充满了遗憾,让人感到忧愁。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是对自然界现象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深沉思考。
“诉春怨。春又半。”这两句承上启下,将情感推向高潮。春日已过半,主人公的情感也达到了顶点,开始诉说对春天的不满与怨言。这里的“春怨”不仅仅是对季节更替的感叹,更是对生命流逝、美好易逝的深刻反思。
“春又半”之后的描写,转向了对春日景象的细致描绘。“袅袅晴丝一线”描绘了晴空中细长的光线,象征着春日的温暖与希望。而“怜春瘦,为花颦”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春日以生命,表达了对春天的怜惜之情。最后,“花一片。飘得断。是春魂”一句,将整个画面推向了高潮,花瓣随风飘散,仿佛是春天的灵魂在离别,寓意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整体而言,《芳草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独特而又复杂的情感体验,以及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