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功名岂足邀,鹪鹏所得各逍遥。
古今多少难齐事,烛理都如见睍消。
富贵功名岂足邀,鹪鹏所得各逍遥。
古今多少难齐事,烛理都如见睍消。
这首诗《感兴》由宋代诗人韦骧所作,通过对比“富贵功名”与“鹪鹏所得”的不同追求,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富贵功名岂足邀”,开篇即以反问的形式,质疑了世人对富贵与功名的追逐是否值得。这里的“富贵功名”象征着社会地位、财富与名誉,常被视为人们努力奋斗的目标。然而,诗人提出这样的疑问,暗示了对这些外在追求的怀疑与反思。
次句“鹪鹏所得各逍遥”,通过对比“鹪鹩”与“大鹏”的形象,进一步阐述了不同个体对幸福的不同理解。鹪鹩是一种小鸟,栖息于树梢,满足于微小的快乐;而大鹏则是庄子笔下的神话生物,翱翔于九万里高空,追求更为宏大的自由与逍遥。诗人在这里借这两个形象,表达了个人追求的多样性与内在的满足感。
后两句“古今多少难齐事,烛理都如见睍消”,则将话题转向了对宇宙真理的探索。诗人认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类面对的困难与挑战难以一一相提并论,但最终都能找到其内在的规律与解决之道,就像烛光能照亮黑暗一样,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这里的“睍消”可能指的是日落或光线逐渐消失,隐喻着事物终将归于平静或真相大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追求的对比与对宇宙真理的探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之情。它鼓励读者超越物质层面的追求,去寻找内心真正的平静与满足。
万物有常性,性无不贵生。
风翔与骏奔,一一远害情。
鴥彼沙上鸥,皎皎霜雪明。
月宿沧洲静,日浴沧浪清。
何以狎溪人,溪人淡无营。
循循自饮啄,往往相逢迎。
徘徊两无猜,何慕亦何惊。
客有怀依依,云水言将归。
逐尔群鸥乐,群鸥尔勿飞。
此心未忘者,天机非杀机。
柏人去弗宿,万安退而止。
见几惩贯高,噬脐嬖妃子。
畏避虽同途,兴亡乃异轨。
江边招提小,楼阁半倾圮。
回薄二里馀,六龙驻于此。
愁横云盖山,闷系罗带水。
历历斜谷路,去天尺有咫。
昨夜雨中铃,哀音犹在耳。
画像赭衣袂,挟一弓两矢。
侑以圣云孙,祖武略相似。
剑外尘再蒙,黄明著年纪。
今我吊陈迹,行迈亦靡靡。
吹动波间皱,正值秋风起。
安得如渔翁,垂钓江之涘。
秋夜不可奈,孤灯耿残书。
书中何所陈,兴亡鉴贤愚。
心兵忽森起,掩卷长嗟吁。
童子问我言,自古夫何如。
小人计目前,君子思远图。
双髀骨已满,揽镜犹故吾。
局蹐蚁封里,负此六尺躯。
投桃勿复道,候虫吊风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