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作新诗故起予,一吟聊复报双鱼。
杖藜高径谁来往,散帙空堂自卷舒。
树外鸟啼催晚种,花间人语趁朝虚。
春风处处堪携手,何事临池苦学书。
君作新诗故起予,一吟聊复报双鱼。
杖藜高径谁来往,散帙空堂自卷舒。
树外鸟啼催晚种,花间人语趁朝虚。
春风处处堪携手,何事临池苦学书。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两句“君作新诗故起予,一吟聊复报双鱼”,表达了作者受到朋友诗歌创作的激励,也想要回应这份情谊,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的诗作比作双鱼,象征着友情的纯洁与和谐。
“杖藜高径谁来往,散帙空堂自卷舒”两句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田园图景。作者手持拐杖,漫步在高高的田埂上,却见不到行人,只有自己一人在空旷的厅堂中自由地活动,这种孤独与自由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的“树外鸟啼催晚种,花间人语趁朝虚”则是农事和生活的交织。鸟鸣声提醒人们及时耕作,而人们在花丛中交谈,却往往空话连篇,没有实际意义。
最后,“春风处处堪携手,何事临池苦学书”,作者对春天美好的景色表示赞赏,感到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与这美好相伴。然而,为什么要在池塘边苦苦地学习书本知识呢?这里流露出作者对于传统读书人生境遇的不解和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希望逃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对传统学问的某种质疑。
昨予登南山,山中见垂钓。
云本太丘遗,不幸生末造。
先人捋虎须,比屋多俘剽。
从之复九仇,退焉修四庙。
族里擅豪华,信义从吾好。
晚来卧松石,结友思同操。
瞥然忽遇予,揖予摅怀抱。
谓予金马客,何用栖玄豹。
今乘紫气游,盍著五千道。
感此父老言,区区愧琼报。
笑谈犹在目,颜容未枯燥。
如何厌尘氛,翛然竟长啸。
重来不再逢,中心怛而悼。
一滴慰幽冥,聊用发高蹈。
十月泛长江,风帆宛自开。
朝发江东门,寒风欣北来。
谁知中道间,风乃与时乖。
帆开飞不去,日暮江厓栖。
故人阻烟波,舟师委沙泥。
投诗谢河伯,潜心雁所怀。
清宵若有应,晨兴路不迷。
千里倏然至,思亲愿始谐。
何以报罔极,流风吾当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