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主逡巡居卜肆,弥明邂逅作诗翁。
曾令宋贾叹车上,更使刘侯惊坐中。
杳杳人传多异事,冥冥谁识此高风。
行歌过我非无谓,唯恨贫家酒盏空。
季主逡巡居卜肆,弥明邂逅作诗翁。
曾令宋贾叹车上,更使刘侯惊坐中。
杳杳人传多异事,冥冥谁识此高风。
行歌过我非无谓,唯恨贫家酒盏空。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题为《赠李士宁道人》。从诗的内容来看,王安石在赞美李士宁道人的高洁品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季主逡巡居卜肆,弥明邂逅作诗翁。”这里“季主”指的是李士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其文学才华的赞扬。通过“逡巡居卜肆”,可知李士宁在隐居生活中致力于学问,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弥明邂逅作诗翁”则指出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曾令宋贾叹车上,更使刘侯惊坐中。”这两句强调了李士宁文学作品的影响力,能够让人在行走坐卧之际都能感受到其震撼。这里的“宋贾”和“刘侯”可能指的是当时有名望的人物,他们被诗人的作品所折服。
接下来的“杳杳人传多异事,冥冥谁识此高风。”则表达了人们对于李士宁道人非凡的文学成就和个人品德的赞誉,以及对其高洁人格的不解。诗中的“杳杳”、“冥冥”都是形容词,用来强调人们对其才能和品德的普遍认可以及难以企及。
最后两句,“行歌过我非无谓,唯恨贫家酒盏空。”则是王安石表达自己对于李士宁道人的仰慕之情,以及在赞美中感到自己的境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希望能有机会以丰盛的宴席来款待这位高洁的道人,但现实中的贫穷使这一愿望难以实现。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对李士宁文学才华和品德的高度评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节义岂无人,戊庚略可数。
摧残及辛亥,士气久已沮。
毒后憎诸贤,要领膏锧斧。
女戎真自灭,烈士首袁许。
何怪亡国时,相率作首鼠。
衣冠遂扫地,窃弄启狂竖。
重黎极厚我,默契有深语。
隔窗颔而行,回思乃中古。
后乐园中好树石,海波吞天滞魂魄。
九原想与夷齐游,徙倚祠门长太息。
当年东邻重忠义,潘侯倒屣迎宾客。
驹笼私第址堪寻,龙麓高坟碑未泐。
我游江户尝凭吊,窃敬此翁世莫识。
忽闻学社噪杭州,归骨建祠争甚力。
斯人辟世虽不返,故国旧君心匪易。
纷纷正欲废大伦,谬托同心定何益。
策名委质义难背,自许英灵照肝膈。
善学柳下有不可,妄附紫阳渠所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