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家遥在白云隈,更把登高一步催。
龙护锡潭春雨沫,草深丹灶旧时灰。
行依石洞寻旧屋,坐汲山泉当酒杯。
磨取丹崖记时月,他年应说我曾来。
仙家遥在白云隈,更把登高一步催。
龙护锡潭春雨沫,草深丹灶旧时灰。
行依石洞寻旧屋,坐汲山泉当酒杯。
磨取丹崖记时月,他年应说我曾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罗浮山的体验与感悟。首句“仙家遥在白云隈”,以“仙家”象征超凡脱俗之境,置于“白云隈”中,营造出一种飘渺神秘的氛围。接着,“更把登高一步催”,表达了诗人对探索未知、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
“龙护锡潭春雨沫,草深丹灶旧时灰。”这两句通过想象中的龙守护着锡潭,以及草丛深处丹灶的痕迹,展现了罗浮山的自然与历史的融合,既有生机勃勃的春雨景象,又有古老神秘的气息。
“行依石洞寻旧屋,坐汲山泉当酒杯。”诗人漫步于石洞之间,寻找着古老的居所,以山泉为酒,自在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磨取丹崖记时月,他年应说我曾来。”最后两句,诗人以“磨取丹崖”作为时间与记忆的见证,预示着未来有人会记得他的到来,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深厚情感的寄托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罗浮山的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诗人对自由、探索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与追求。
昔在吴子国,对君启心怀。
朝游太湖水,暮宿姑胥台。
狂吟各写志,醉倒黄金罍。
张衡赋四愁,王粲兴七哀。
同心而同调,一啸卑九垓。
翩翩海鹤举,飒飒天风来。
烟波忽相失,各在天一涯。
君为九霄翰,我似穷途埃。
音书阻岁年,泬㵳陇间梅。
亦有芳菲草,念子思悠哉。
迟暮不我顾,零落同蒿莱。
爰作斯室,习卜之吉。基之构之,以燕以翼。
君子于居,以食以息。彼后也贤思,弗坠于绩。
爰作斯堂,抡木之良。
曰梓曰楠,曰百其章,斯工斯臧。
君子于居,咏笑且扬。彼后也昌思,有缉于光。
爰作斯门,于河之坟。有焕其文,有岸其枨。
车也斯屯,马也斯奔。君子之德之存,彼后也蕃。
于公之子,于公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