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龙门续断弦,荥阳一脉浚家传。
谁知丽泽收声蚤,梦奠于今八十年。
忆昔龙门续断弦,荥阳一脉浚家传。
谁知丽泽收声蚤,梦奠于今八十年。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柏所作,名为《拜明招二先生墓有感》(其一)。全诗通过对古人事迹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学者乃至亲友逝去后的怀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忆昔龙门续断弦”,这里的“昔”指的是过去,“龙门”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象征着古代的某种事迹。“续断弦”则是比喻,用来形容恢复或继续一段历史。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往昔时光中英雄事迹的追忆和怀念。
“荥阳一脉浚家传”,“荥阳”同样是一个地名,可能与某个家族或者氏族有关联。“一脉”指的是血统或世系,“浚家”则是指特定的家族,“传”则意味着传承。诗人在这句中表达了对这个家族历史的尊重和赞美。
“谁知丽泽收声蚤”,这里的“谁知”表现了诗人的疑问或感慨,"丽泽"可能是指某种美好的事物或者景象,“收声”则意味着结束或者停止,而“蚤”字在此处用法较为独特,可能比喻微小、不易察觉的变化。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逝去后的感慨。
“梦奠于今八十年”,“梦奠”意味着如同梦境一般,“于今”指的是现在,而“八十年”可能是具体的时间长度,或者象征着一个轮回。诗人在这句中表达了对过去到现在这段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以追忆古人的事迹为切入点,通过对比现实与历史,抒发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英雄辈出的感伤之情。诗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达观人生的哲思。
荥阳老死埋双砚,蚀尽土花色不变。
讲堂卜筑忽吐奇,珍重题名世争羡。
渊源近溯幻江村,三绝风流承一线。
平生结邻万石君,虢州割得东坑片。
当年西署供酸磨,风霜驱作云霞缦。
后来一麾天南陲,犹胜司户台州窜。
簿书无事鞭朴间,千兔饱霜逐飞电。
归携石叟伴征桡,卧看烟岚出晴案。
可怜词场竟疏阔,百年远受祝融谴。
灵物终须鬼神护,留作云仍香一瓣。
萧条异代复异族,什袭堂中同纪甗。
何况骨肉一气通,余烬拾来归箧衍。
摩挲作歌志终始,改辟新规还旧观。
润沾亭畔半生泽,光映阁中二老面。
自是伯孙述祖德,岂比彦猷招客玩。
我尝落帆造其窝,俯仰拂拭发长叹。
人生学业相砥磨,正在接续凄凉见。
草生书带昔葳蕤,云起墨池今华绚。
荥阳遥矣高州迩,二砚窝中一以贯。
《二砚窝歌》【清·叶燕】荥阳老死埋双砚,蚀尽土花色不变。讲堂卜筑忽吐奇,珍重题名世争羡。渊源近溯幻江村,三绝风流承一线。平生结邻万石君,虢州割得东坑片。当年西署供酸磨,风霜驱作云霞缦。后来一麾天南陲,犹胜司户台州窜。簿书无事鞭朴间,千兔饱霜逐飞电。归携石叟伴征桡,卧看烟岚出晴案。可怜词场竟疏阔,百年远受祝融谴。灵物终须鬼神护,留作云仍香一瓣。萧条异代复异族,什袭堂中同纪甗。何况骨肉一气通,余烬拾来归箧衍。摩挲作歌志终始,改辟新规还旧观。润沾亭畔半生泽,光映阁中二老面。自是伯孙述祖德,岂比彦猷招客玩。我尝落帆造其窝,俯仰拂拭发长叹。人生学业相砥磨,正在接续凄凉见。草生书带昔葳蕤,云起墨池今华绚。荥阳遥矣高州迩,二砚窝中一以贯。
https://shici.929r.com/shici/pr5Sh7A82.html
摩天石为屏,结构因嵚崎。
绿树各争长,山高树亦随。
入门不数武,积阴凉阶墀。
缘径登愈高,俯楼眺且危。
苍苔隐古迹,涑水留遗姿。
空际鸾凤翔,手摩心仪之。
丹崖不可见,琴台犹有基。
湖光忽掩映,天风吹纷披。
寻幽贵奥窍,固不厌险巇。
牵衣陟绝顶,最下那敢窥。
少立喘稍息,挥汗神未夷。
涧底见茅屋,四面流清漪。
林深日易昏,安得久留兹。
一步一回顾,暮霭滋漫瀰。
终日一园闭,万壑千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