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二砚窝歌》
《二砚窝歌》全文
清 / 叶燕   形式: 古风

荥阳老死埋双砚,蚀尽土花色不变。

讲堂卜筑忽吐奇,珍重题名世争羡。

渊源近溯幻江村,三绝风流承一线。

平生结邻万石君,虢州割得东坑片。

当年西署供酸磨,风霜驱作云霞缦。

后来一麾天南陲,犹胜司户台州窜。

簿书无事鞭朴间,千兔饱霜逐飞电。

归携石叟伴征桡,卧看烟岚出晴案。

可怜词场竟疏阔,百年远受祝融谴。

灵物终须鬼神护,留作云仍香一瓣。

萧条异代复异族,什袭堂中同纪甗。

何况骨肉一气通,余烬拾来归箧衍。

摩挲作歌志终始,改辟新规还旧观。

润沾亭畔半生泽,光映阁中二老面。

自是伯孙述祖德,岂比彦猷招客玩。

我尝落帆造其窝,俯仰拂拭发长叹。

人生学业相砥磨,正在接续凄凉见。

草生书带昔葳蕤,云起墨池今华绚。

荥阳遥矣高州迩,二砚窝中一以贯。

(0)
鉴赏

这首清代叶燕的《二砚窝歌》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通过对两方砚台的描绘,寄寓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首句“荥阳老死埋双砚,蚀尽土花色不变”,写出了砚台的古老与坚贞,即使岁月流转,砚身的色泽依旧如初。接下来的诗句“讲堂卜筑忽吐奇,珍重题名世争羡”则暗示了砚台曾见证过学术的繁荣和学者的荣耀。

诗人追溯砚台的渊源,将其与历史人物相连,“渊源近溯幻江村,三绝风流承一线”,强调了砚台承载的文化传承。随后,诗人提及与万石君的交往,以及砚台在不同官员手中的经历,展现了砚台的历练与价值。

“当年西署供酸磨,风霜驱作云霞缦”描绘了砚台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而“后来一麾天南陲,犹胜司户台州窜”则表达了对主人仕途变迁的感慨。诗人感叹砚台虽被闲置,但仍能带来精神慰藉,“簿书无事鞭朴间,千兔饱霜逐飞电”。

最后,诗人感慨砚台的命运变迁,虽遭冷落但仍被珍视,“灵物终须鬼神护,留作云仍香一瓣”。他将砚台视为家族的传承,表达出对文化延续的重视。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砚台这一小小的载体,揭示了人生的沧桑与文化的延续。

作者介绍

叶燕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顺之将携室行而苦雨用前韵戏之

十旬九雨龙淫荒,林蝉砌螾俱悲凉。

丰隆不闵行泽足,犹唤脂车烦阿香。

我知此咎非风伯,凭凭幕天尔勍敌。

王郎行李望秋晴,莫污北飞双凤翼。

(0)

白纻辞上苏翰林二首·其一

白纻棼莫缉,纫兰作衣袪。

朝兮日所暴,暮兮雨所濡。

木瓜谅微物,期报乃琼琚。

芳华辞甚妙,赠我不如无。

(0)

次韵金乡宰韩宗恕寺丞见赠三首·其一

乘涛无意犯星躔,好在琴尊且乐全。

彭泽孤吟成小隐,苏门双啸剧登仙。

平时主父言多困,晚节扬雄学始传。

鲍叔可能知管子,劳君相许寄忘年。

(0)

赴齐州

淮南蒙召鬓毛斑,乞得东秦慰病颜。

晓整轻鞍汶阳北,却冲微雨看青山。

(0)

宫亭神甚灵云有婢名如愿以借客有所求叩如愿即获神又能于湖心分风使上下各得顺风故刘删诗云回舻乘派水举棹逐分风

同舟自古无胡越,南北东西路不同。

不问宫亭借如愿,只求四面与分风。

(0)

仲光寄纻袍

手裁白纻制新袍,犊鼻应怜犬子劳。

倚仗衡门聊服此,良人身不属临洮。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