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垣皆蔓菁,多日茁新芽。
方柔不采摘,叶大今已花。
此物便军食,屯兵忆褒斜。
沃沃彼何知,讵悲蜀妇髽。
我见生远愁,战场尚风沙。
虞灶或乏此,衔种倩飞鸦。
不嗤细已甚,取给免士哗。
炎炎虽隔境,噀雨怀栾巴。
缭垣皆蔓菁,多日茁新芽。
方柔不采摘,叶大今已花。
此物便军食,屯兵忆褒斜。
沃沃彼何知,讵悲蜀妇髽。
我见生远愁,战场尚风沙。
虞灶或乏此,衔种倩飞鸦。
不嗤细已甚,取给免士哗。
炎炎虽隔境,噀雨怀栾巴。
这首清代诗人李联琇的《春兴(其三)》描绘了春天蔓菁生长的情景。首句“缭垣皆蔓菁”写出了蔓菁在墙垣边茂盛生长,蔓延开来,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接下来,“多日茁新芽”强调了蔓菁生长迅速,已经长出新芽。诗人感叹“方柔不采摘”,表达了对蔓菁嫩叶的怜惜,认为它们还未成熟不应被轻易摘取。
随着蔓菁的成长,“叶大今已花”,说明蔓菁已经开花,从实用的角度看,这表明它已经可以作为食物来源。“此物便军食,屯兵忆褒斜”则点明了蔓菁在军事中的重要性,它是士兵们的口粮,让人想起了古代褒斜道上的军队生活。
“沃沃彼何知,讵悲蜀妇髽”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蔓菁默默奉献的敬意,同时也暗含对战乱中民生疾苦的同情。蔓菁的繁茂与蜀地妇女因战乱而编发为丧的悲惨形成对照。
诗人感慨“我见生远愁,战场尚风沙”,表达了对远方战事的忧虑,以及对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中求生存的担忧。他设想如果军中缺乏食物,可以借助飞鸦来传播种子,“衔种倩飞鸦”展现了智慧和无奈。
最后两句“不嗤细已甚,取给免士哗”劝诫人们不必嘲笑蔓菁微小,它的存在足以满足需求,避免士兵们因饥饿而引起纷扰。尽管战火炽热,诗人仍寄希望于自然之力,如“炎炎虽隔境,噀雨怀栾巴”,想象着即使身处战乱之地,也能通过降雨来滋润蔓菁,象征着对和平与丰收的期盼。
因钓鲈鱼住浙河,挂帆千里亦相过。
茅檐夜醉平阶月,兰棹春归拍岸波。
湖日似阴鼍鼓响,海云才起蜃楼多。
明时又作闲居赋,谁荐东门策四科。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
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
同来不同去,迢遰更伤魂。
车马楚城壕,清歌送浊醪。
露花羞别泪,烟草让归袍。
鸟浴春塘暖,猿吟暮岭高。
寻仙在仙骨,不用废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