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钓鲈鱼住浙河,挂帆千里亦相过。
茅檐夜醉平阶月,兰棹春归拍岸波。
湖日似阴鼍鼓响,海云才起蜃楼多。
明时又作闲居赋,谁荐东门策四科。
因钓鲈鱼住浙河,挂帆千里亦相过。
茅檐夜醉平阶月,兰棹春归拍岸波。
湖日似阴鼍鼓响,海云才起蜃楼多。
明时又作闲居赋,谁荐东门策四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自然景观中游历的意境,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远方亲友的情谊。"因钓鲈鱼住浙河,挂帆千里亦相过"表明诗人因捕捉到美味的鲈鱼而停留在浙江一带,即便是行船千里也能遇见知己。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接着的"茅檐夜醉平阶月,兰棹春归拍岸波"则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情景。茅檐(草屋)之下,在宁静的夜晚饮酒至醉,月光洒满阶前;而到了春天,兰花盛开之际,诗人用棹(船桨)拍打着岸边的波浪,表现了一种归隐田园的意境。
"湖日似阴鼍鼓响,海云才起蜃楼多"中的“湖日”指的是湖光照耀的日子,而“似阴鼍鼓响”则形象地将湖面如镜般的平静比喻为大鼓的回声。海云初起,蜃(古代一种海物,传说能化作楼台)楼多,则是诗人对远方景致的想象和描绘。
最后,“明时又作闲居赋,谁荐东门策四科”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在明亮的时代再次撰写关于安逸生活的文章。"谁荐东门策四科"则可能是对友人能够理解并推荐自己作品到朝廷某个部门(东门可能指的是朝廷某个机构)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隐逸生活以及文学创作的热爱与向往。
王者不贵力,秦皇御辇来。
未观东海日,先上登封台。
琢石难留字,祈天未遏灾。
万年私大业,无计堕奸回。
地拔云中磴,螺旋屋里湾。
登临情未易,归客路方难。
残雪犹吞岳,寒风只在山。
低头见梁父,应接未能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