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一游罗浮诗·其二》
《十一游罗浮诗·其二》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久得归山意,真难说与人。

野烧围岭背,耕犊破山唇。

异草难求号,仙花只耐春。

暂时高处望,又见下方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的深切渴望,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宁静的过程。首句“久得归山意,真难说与人”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这种情感难以向他人言说,暗示了归隐之行的孤独与决绝。

接着,“野烧围岭背,耕犊破山唇”两句通过生动的景象描写,展现了山林间的自然风光。野火烧遍山岭,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几分野性与活力;而耕牛在山脚下吃草,画面温馨而和谐,仿佛是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粹的一面。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也暗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秩序的尊重。

“异草难求号,仙花只耐春”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异草和仙花虽稀有,但它们的存在让春天更加迷人,也象征着诗人对独特、非凡事物的欣赏与追求。这里的“难求号”和“只耐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

最后,“暂时高处望,又见下方尘”以一种超脱的姿态,表达了诗人从高处俯瞰世界,却又能洞察到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即便在自然的怀抱中,也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但至少可以暂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农乐轩口号

点缀村房与稻塍,图同农乐有秋登。

潦馀满眼饥寒状,惭愧吾农乐岂曾。

(0)

蓟州道中四首·其四

忽晴忽晦江南景,不暖不寒蓟北天。

设入丹青真妙格,吾惟忧切廑农田。

(0)

蓟州道中四首·其三

春烟轻罥绿杨丝,高处犹泥可识低。

偏是盼风风却少,散之冀遍举耕犁。

(0)

烟郊行宫作

潞水浮桥过,驱车廿里途。

行宫卓午到,春景昔年符。

为见新耕少,亟筹旧潦输。

芸帷将绨几,纵好不知娱。

(0)

静缘书屋有会

至静自当缘不起,善缘何碍静为宜。

诚然应复无文字,邈尔含毫又底为。

(0)

题澄观堂

水裔敞书轩,清波绿映门。

风纨细纹滟,月镜静机存。

茹古涵今永,学诗说礼敦。

澄观图底事,出治审其源。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