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静自当缘不起,善缘何碍静为宜。
诚然应复无文字,邈尔含毫又底为。
至静自当缘不起,善缘何碍静为宜。
诚然应复无文字,邈尔含毫又底为。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静缘书屋有会》。全诗以“静”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至静自当缘不起”,意为达到极致的宁静,自然与外界的纷扰无关,仿佛一切动念都已消散。次句“善缘何碍静为宜”,则指出即使有良好的因缘,也不妨碍内心的宁静,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后两句“诚然应复无文字”,意味着真正的平静与和谐,应当超越言语与文字的束缚,达到一种无需言说的境界。“邈尔含毫又底为”,则表达了即使握笔在手,也难以表达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感悟,暗示了文字与真实情感之间的距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静谧的内心世界,传达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层面宁静的深刻思考。
氤氲蟠巽隅,峥嵘干斗魁。
芜城佳气缅,茂林朱槛开。
竹月静荫扃,松风绿摇杯。
开轩清流度,隐几遥山来。
恪公昔优游,弭节此裴回。
言念平生容,翻然九泉哀。
张老颂赵寝,雍门悲孟台。
歌榭奄凝尘,燕阁郁生苔。
侈靡一转盼,金碧复成埃。
独无不忘者,安用尔为哉。
恪公古遗直,劲气腾九垓。
岂惟甘棠爱,将与故国偕。
传家有元凯,上客尽邹枚。
聊兴胜士想,愧无能赋才。
把东南温厚,天遣西来,试薰风手。
一佛人间,与峨眉长久。
玉帐旌旗,金城鼓吹,笑乌奴歌酒。
狐兔烟清,貔貅月淡,凯音新奏。
元祐明时,中朝司马,记得边人,岁问安否。
勋业如今,□□□□□。
公衮沙堤,归来无恙,有西湖花柳。
更借当年,一龟一鹤,伴千秋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