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闻星宿能环拱,未见江河解逆流。
无肉可供徐勉狗,有刍难啖景升牛。
梧桐冷落鸾先逝,芦荻苍茫雁独留。
苏息疲氓还有术,那无一斗博凉州。
常闻星宿能环拱,未见江河解逆流。
无肉可供徐勉狗,有刍难啖景升牛。
梧桐冷落鸾先逝,芦荻苍茫雁独留。
苏息疲氓还有术,那无一斗博凉州。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再用前韵(其一)》。诗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和比喻,表达了对世间现象的独特见解。首句“常闻星宿能环拱”描绘了星辰围绕天穹的自然规律,暗示恒定不变;“未见江河解逆流”则强调水流的方向性,暗示世间万物皆有其运行法则。
接下来,“无肉可供徐勉狗,有刍难啖景升牛”两句,通过徐勉之犬与景升之牛的典故,寓言世态炎凉,即使有食物,也未必人人得享。徐勉之犬,典出《晋书·徐邈传》,形容人穷困无食;景升牛,典出《后汉书·袁绍传》,喻指豪强之家。这两句揭示了社会不公和贫富悬殊。
“梧桐冷落鸾先逝,芦荻苍茫雁独留”借梧桐与鸾鸟、芦荻与雁的对比,表达人生的孤独与变迁,暗示世事无常,唯有雁能坚守孤寂。最后,“苏息疲氓还有术,那无一斗博凉州”寄寓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认为尽管生活艰难,但总有办法让疲惫的百姓得到片刻安宁,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体现了刘基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厚底蕴和人文关怀。
寄静不寄华,爱兹嵽嵲居。
渴饮浊清泉,饥食无名蔬。
败菜不敢火,补衣亦写书。
古云俭成德,今乃实起予。
戆叟戆不足,贤人贤有馀。
役生皆促促,心竟谁舒舒。
万马踏风衢,众尘随奔车。
高宾尽不见,大道夜方虚。
卧有洞庭梦,坐无长安储。
英髦空骇耳,烟火独微如。
厚念恐伤性,薄田忆亲锄。
承世不出力,冬竹肯抽菹。
外物莫相诱,约心誓从初。
碧芳既似水,日日咏归欤。
玉缕青葳蕤,结为芳树姿。
忽惊明月钩,钩出珊瑚枝。
灼灼不死花,蒙蒙长生丝。
饮柏泛仙味,咏兰拟古词。
霜风清飕飕,与君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