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聚东海石,筑作青嶙峋。
欲袖东海归,时恐主人嗔。
谁聚东海石,筑作青嶙峋。
欲袖东海归,时恐主人嗔。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与想象。首句“谁聚东海石,筑作青嶙峋”以设问的方式,引出对东海之石被巧妙堆砌成青色嶙峋景象的赞叹。这里的“聚”字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之力的神奇与巧夺天工之美,“青嶙峋”则形象地描绘出石头堆砌后呈现出的苍翠与峭壁般的形态。
接着,“欲袖东海归,时恐主人嗔”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诗人似乎想要将整个东海收入袖中带回家,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极度喜爱与渴望拥有。然而,“时恐主人嗔”一句则巧妙地引入了一种道德约束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即使再喜欢眼前的景色,也不愿破坏它原有的和谐与完整,表现出一种深沉的自然观和生态意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也体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蓝田老翁解种璧,南海太守仍煮石。
争似侬家篱落边,长贫不乏黄金钱。
侬今亦号天随子,手摘此花和露饵。
湘江乍可荐灵均,甘谷何烦遗伯始。
为侬朗诵餐英辞,清波溢齿天风吹。
胸中秋色三万斛,底事商山寻紫芝。
豫章富奇植,晻冉经大年。
上摩千仞霄,下荫百顷田。
飞羽无窥地,栖足莫睹天。
精灵若附冯,风雷自樛缠。
东都宏制作,制作首明堂。
万材悉以周,所希在栋梁。
一经匠氏顾,宁辞剪刈伤。
毁质应世求,两重竟何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