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富奇植,晻冉经大年。
上摩千仞霄,下荫百顷田。
飞羽无窥地,栖足莫睹天。
精灵若附冯,风雷自樛缠。
东都宏制作,制作首明堂。
万材悉以周,所希在栋梁。
一经匠氏顾,宁辞剪刈伤。
毁质应世求,两重竟何当。
豫章富奇植,晻冉经大年。
上摩千仞霄,下荫百顷田。
飞羽无窥地,栖足莫睹天。
精灵若附冯,风雷自樛缠。
东都宏制作,制作首明堂。
万材悉以周,所希在栋梁。
一经匠氏顾,宁辞剪刈伤。
毁质应世求,两重竟何当。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豫章行》,通过对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带)地区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其木材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地方特色的欣赏以及对人才的期待。首四句描绘了树木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宏伟景象,暗示其珍贵无比。接着,诗人将树木比喻为精灵,期待它们能被用于宏大的建筑项目,如明堂,象征着栋梁之才。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这些树木可能会因为匠人的选择而遭受砍伐,表达了对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矛盾。"一经匠氏顾,宁辞剪刈伤",体现了对技艺精湛的工匠的尊重,同时也揭示了现实中的取舍。最后一句"毁质应世求,两重竟何当",提出了对这种价值冲突的深思,即如何在满足社会需求与保护自然之间找到平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咏物寓言,既赞美了豫章的自然之美,又寄寓了对人才选拔和资源管理的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