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轴南回地尽头,巨灵见掌镇中洲。
打开放水澄环海,擘列分山观四州。
一朵金莲擎碧落,五株玉笋泮清秋。
明时维岳颂神降,还继嵩高咏有周。
坤轴南回地尽头,巨灵见掌镇中洲。
打开放水澄环海,擘列分山观四州。
一朵金莲擎碧落,五株玉笋泮清秋。
明时维岳颂神降,还继嵩高咏有周。
这首诗描绘了丘公五指山的壮丽景象与神圣之感。诗人以“坤轴南回地尽头”开篇,巧妙地将五指山置于地理与宇宙的宏大背景之中,暗示其地理位置的独特与重要性。接着,“巨灵见掌镇中洲”一句,运用神话中的巨灵形象,强调了五指山作为自然与力量象征的地位。
“打开放水澄环海,擘列分山观四州”两句,通过放水与分山的想象,展现了五指山对周围环境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在地理上的独特作用。而“一朵金莲擎碧落,五株玉笋泮清秋”则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神圣与美丽,金莲与玉笋的意象,既寓意着吉祥与纯洁,也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后,“明时维岳颂神降,还继嵩高咏有周”表达了诗人对五指山的赞美之情,认为它如同古代的名山嵩山一样,是值得歌颂与纪念的存在。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五指山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之情,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瞰月峰高,看街帘远,物华取次如归。
夜深寒浅,春在六铢衣。
望来处、纱笼万点,见背后、钗燕双飞。
疏梅下、星移汉转,胜似拜安妃。尘霏。
行不断,踏歌伴软舞,随地成围。
天教晴稳,乐事往年稀。
念游侣、馀酲尚在,问殢人、香梦谁知。
匆匆里、饧箫又晓透罗帏。
屋借峰围,径随泉改,过桥别是深清。
阑干十二,真在镜中行。
不道黄衫去久,风前树、犹带茶声。
江南好,莬裘似此,何用买倾城。携朋。
春已谢,梅丸缄怨,蕉纸书情。
任阴阴隔叶,啼老吴莺。
明日片帆催发,幽崖畔、正有云生。
句留住,簟纹设否,容我听调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