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末楚山秋,照水媚寒绿。
携我潇湘弦,一谱宓妃曲。
天末楚山秋,照水媚寒绿。
携我潇湘弦,一谱宓妃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水的宁静画卷。首句“天末楚山秋”以“天末”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辽远开阔的意境,紧接着“楚山秋”三字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给人以深秋时节山色苍茫之感。次句“照水媚寒绿”则将视角转向水面,通过“媚”字生动地表现了寒绿的水面上映着山色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一种温婉而清新的美感。
接下来,“携我潇湘弦,一谱宓妃曲”两句,运用了典故与想象,将自然景色与音乐艺术巧妙结合。潇湘弦,可能指的是湘江流域的音乐传统或乐器,这里象征着优美的旋律;宓妃曲,则是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宓妃(即洛神)的故事,以洛神的舞曲来比喻这山水间的和谐乐章。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也表达了他对艺术与自然融合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山水的细腻描绘和对音乐艺术的巧妙融入,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充满诗意的美学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
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
晓岫近排吟阁冷,夜江遥响寝堂虚。
唯怀避地逃多难,不羡朝天卧直庐。
记得街西邻舍否,投荒南去五千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