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扉常自静,驿吏忽传呼。
水巷惊驯鸟,藜床起病躯。
顾身悲欲老,戒子力为儒。
明日公西去,烟霞复作徒。
掩扉常自静,驿吏忽传呼。
水巷惊驯鸟,藜床起病躯。
顾身悲欲老,戒子力为儒。
明日公西去,烟霞复作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生活的学者在接到外出任职的通知后的内心世界。开篇“掩扉常自静,驿吏忽传呼”表明诗人原本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但突然之间官府的消息打破了这一切,显示了外界对隐居者生活的干预和召唤。
接下来的“水巷惊驯鸟,藜床起病躯”则写出了诗人在接到消息后心中的不宁与身体上的不适。水边的小径因为惊吓了平日里安静的鸟儿,而草编成的床上也反映出诗人的身体因紧张而感到不适。
“顾身悲欲老,戒子力为儒”这一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即将到来的外界生活时,对自己年华已逝和身体衰老的感慨,以及对于后代子孙要坚持做一个有学问的人的期望。
最后,“明日公西去,烟霞复作徒”则预示着诗人即将离开这宁静的地方,向西方远行,而那绵密的云雾和山峦又让人想起了漫长而艰辛的旅程。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居生活与外出任职生活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变化的一种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金生寒沙中,见别会有时。
石上千年柏,材高用苦迟。
丝乱犹可埋,心乱不可治。
竹斋闻履声,乃是故人来。
匏苦只多叶,水深难为涉。
土床不安席,象床卧烨烨。
革与井同功,守道非关怯。
木直常先伐,樗栎万世叶。
于此吾忘我,从谁尺直寻。
事来千万种,人有两三心。
自守藩篱小,犹能井臼任。
过时虽不采,吾与菊花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