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一首》
《诗一首》全文
宋 / 张唐民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阴风碧里鳞鳞瓦,落日红中缕缕烟。

无讼正如高隐地,隆冬方似早春天。

州民富庶风光好,谁信常忧满二年。

(0)
翻译
阴冷的风穿过绿色的屋瓦,夕阳下炊烟缕缕缭绕。
这里没有纷争,恰似隐居的佳境,隆冬时节却如早春一般温暖。
州民富裕,景色优美,谁能相信人们曾长久忧虑了两年。
注释
阴风:寒冷的风。
碧里:绿色的环境中。
鳞鳞瓦:层层叠叠的瓦片。
落日:夕阳。
缕缕烟:细细的炊烟。
无讼:没有诉讼争端。
高隐地:隐居的好地方。
隆冬:严冬。
早春天:早春般的温暖。
州民:州里的居民。
富庶:富裕。
风光好:景色宜人。
谁信:谁能相信。
常忧:长久忧虑。
满二年:持续了两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担忧。

"阴风碧里鳞鳞瓦,落日红中缕缕烟。"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晚霞与古瓦相互辉映的画面,阴风轻拂,碧瓦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鲜明,而落日则喷发出淡淡的红光,伴随着缕缕升起的烟雾。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之细腻,也表现了他对这宁静景致的欣赏。

"无讼正如高隐地,隆冬方似早春天。"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无讼意味着没有是非争斗,而“高隐”则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后半句通过对比冬日与春日,传递出一种即便是在严冬,也能感受到早春般温暖舒适的意境。

"州民富庶风光好,谁信常忧满二年。" 这两句转而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社会状况的一种担忧与不解。州民生活富足,风光美好,但诗人却表示出一种难以置信的态度,似乎在暗示尽管外表看似平和繁荣,但他内心深处仍有不安与忧虑,而且这种忧虑已经持续了两年之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不满。

作者介绍

张唐民
朝代:宋

张唐民,青州(今属山东)人,唐卿弟。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欧阳文忠公集》卷四二《送张唐民归青州序》)。嘉祐四年(一○五九)为秘书丞(《安阳集》卷四七《张君墓志铭》)。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以权提点成都刑狱提举保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五),迁西川转运使,京东路提刑(《宋诗纪事》卷二六)。元丰元年(一○七八)权三司户部判官(《续会稽掇英集》卷三),三年,权判都水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徽宗宣和中知昌州(《方舆胜览》卷六四)。今录诗四首。
猜你喜欢

重别南给事

谪宦三年尚未回,故人今日又重来。

闻道崖州一千里,今朝须尽数千杯。

(0)

晚秋东游寄猗氏第五明府解县韩明府

步出青门去,疏钟隔上林。

四郊多难日,千里独归心。

暮鸟声偏苦,秋云色易阴。

乱坟松柏少,野径草茅深。

灞涘袁安履,汾南宓贱琴。

何由听白雪,秪益泪沾襟。

(0)

赴许州留别洛中亲故

淳风今变俗,末学误为文。

幸免投湘浦,那辞近汝坟。

山遮魏阙路,日隐洛阳云。

谁念联翩翼,烟中独失群。

(0)

进秋隼

岂悟因罗者,迎霜献紫微。

夕阳分素臆,秋色上花衣。

举翅云天近,回眸燕雀稀。

应随明主意,百中有光辉。

(0)

题茅山李尊师山居

天师百岁少如童,不到山中竟不逢。

洗药每临新瀑水,步虚时上最高峰。

篱间五月留残雪,座右千年荫老松。

此去人寰今远近,回看云壑一重重。

(0)

宿云门上方

禅室遥看峰顶头,白云东去水长流。

松间傥许幽人住,不更将钱买沃州。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