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风碧里鳞鳞瓦,落日红中缕缕烟。
无讼正如高隐地,隆冬方似早春天。
州民富庶风光好,谁信常忧满二年。
阴风碧里鳞鳞瓦,落日红中缕缕烟。
无讼正如高隐地,隆冬方似早春天。
州民富庶风光好,谁信常忧满二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担忧。
"阴风碧里鳞鳞瓦,落日红中缕缕烟。"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晚霞与古瓦相互辉映的画面,阴风轻拂,碧瓦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鲜明,而落日则喷发出淡淡的红光,伴随着缕缕升起的烟雾。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之细腻,也表现了他对这宁静景致的欣赏。
"无讼正如高隐地,隆冬方似早春天。"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无讼意味着没有是非争斗,而“高隐”则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后半句通过对比冬日与春日,传递出一种即便是在严冬,也能感受到早春般温暖舒适的意境。
"州民富庶风光好,谁信常忧满二年。" 这两句转而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社会状况的一种担忧与不解。州民生活富足,风光美好,但诗人却表示出一种难以置信的态度,似乎在暗示尽管外表看似平和繁荣,但他内心深处仍有不安与忧虑,而且这种忧虑已经持续了两年之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不满。
谪宦三年尚未回,故人今日又重来。
闻道崖州一千里,今朝须尽数千杯。
步出青门去,疏钟隔上林。
四郊多难日,千里独归心。
暮鸟声偏苦,秋云色易阴。
乱坟松柏少,野径草茅深。
灞涘袁安履,汾南宓贱琴。
何由听白雪,秪益泪沾襟。
淳风今变俗,末学误为文。
幸免投湘浦,那辞近汝坟。
山遮魏阙路,日隐洛阳云。
谁念联翩翼,烟中独失群。
天师百岁少如童,不到山中竟不逢。
洗药每临新瀑水,步虚时上最高峰。
篱间五月留残雪,座右千年荫老松。
此去人寰今远近,回看云壑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