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陷虏歌》
《陷虏歌》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古风

德祐初年腊月二,逆臣叛我苏城地。

城外荡荡为丘墟,积骸飘血弥田里。

城中生灵气如蛰,与贼为徒廿六日。

蚩蚩横目无所知,低面卖笑如相识。

彼儒衣冠谁家子,靡然相从亦如此。

不知平日读何书,失节抱虎反矜喜。

有粟可食不下咽,有头可断容我言。

不忍我家与国同休三百十六年,阅历凡几世,忠孝已相传。

足大宋地,首大宋天。身大宋衣,口大宋田。

今弃我三十五岁父母玉成之身,一旦为氓受虏廛。

我忆我父教我者,日夜滴血哭成颠。

我有老母病老病,相依为命生馀生。

欲死不得为孝子,欲生不得为忠臣。

痛哉擗胸叫大宋,青青在上宁无闻。

自古帝王行仁政,唯有我朝天子圣。

老天高眼不昏花,盍拯下土苍生命。

忍令此贼恣杀气,颠倒上下乱纲纪。

厥今帝怒行天刑,一怒天下净如洗。

要荒仍归禹疆土,四海草木沾新雨。

应容隐者入深密,岁收芋栗供母食。

对人有口不肯开,面仰虚空双眼白。

(0)
鉴赏

这首《陷虏歌》是南宋末年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沦陷、民族危亡的深切悲愤和对宋朝仁政的怀念。

诗中描绘了德祐初年,逆臣叛乱,苏城被占,城内外一片荒芜凄凉的景象。城中百姓在贼寇的淫威下被迫屈服,甚至有读书人也丧失节操,与贼为伍。这种情景与作者心中对大宋忠孝传统的坚守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行为的痛心疾首。

接着,作者回忆起父亲的教诲,以及自己对老母的孝顺之情,却因国家的沦陷而无法尽孝,成为忠孝两难的悲剧人物。他直呼“大宋”,表达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对宋朝仁政的怀念。

最后,作者以“老天高眼不昏花”表达对上天公正的期待,希望上天能拯救苍生,制止贼寇的暴行。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正义的呼唤,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道德的坚守。

整首诗情感激昂,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回忆、呼告等多种手法,深刻揭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紧密联系,展现了作者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悲愤与抗争精神。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答韩寅仲明府·其一

廿年推毂愧名流,千里追锋忆旧游。

避世总忘秦岁月,畏人偏著晋阳秋。

苦无丹粒随仙令,剩有诗篇寄隐侯。

欲报罗浮双彩翼,相传八咏尚登楼。

(0)

题韩孟郁禺东小筑

幽人多远思,傍郭剪茅茨。

林响啸鸾凤,苔痕游鹿麋。

春池碧海入,暗牖白云期。

自许秘鸿宝,独令芳径知。

(0)

淩波曲

柳波绠烟写银瓮,紫风吹落鸳鸯梦。

洛园幡影护娇春,桃花溅猩朝日重。

花枝倒照搏香罗,远香岩畔愁经过。

中有佳人若淩波,流目送醉非颜酡。

停骖弭节苦无多,惄饥秀色如之何。

(0)

哀桂孙十绝·其六

娶妇今六载,止遗一女婴。

诸弟俱未婚,尔目安能瞑。

(0)

菊·其二

为爱篱边菊,霜飞独立时。

柱残犹恋蒂,香剩不沾枝。

孤韵馀蟾影,贞□有晚□。

□身荒径侧,潜养待春滋。

(0)

失题·其二

□脾何处泻,高辟水云间。

但得景中趣,何辞忙里閒。

□□□□日,落水淡宜山。

不尽酣歌意,移舟向月湾。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