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蜀耆英,棠阴满三郡。
开怀接儿辈,色不见喜愠。
清朝贵老成,故家多典训。
佳气引春帆,长安天日近。
参谋蜀耆英,棠阴满三郡。
开怀接儿辈,色不见喜愠。
清朝贵老成,故家多典训。
佳气引春帆,长安天日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参谋官员在蜀地(今四川一带)任职时的场景。诗中“蜀耆英”指的是蜀地的贤能之士,“棠阴满三郡”则形象地表达了他们众多且分布广泛。开篇便以宏大的画面,展示了参谋官员在当地享有崇高的地位和深厚的人望。
“开怀接儿辈,色不见喜愠”透露出这位官员待人接物的态度,他对晚辈的宽容和善良,没有丝毫的傲慢或不悦。这里也折射出诗人本人的品德与胸襟。
“清朝贵老成,故家多典训”则转向对家庭背景的描写,这位官员来自一个清白而尊贵的家族,家风严谨,有着丰富的教诲和传统。这里不仅是对其家族地位的肯定,也映射出诗人个人对于传统与家教的重视。
最后,“佳气引春帆,长安天日近”则转向诗人的离别之情。诗中通过“佳气”(即吉祥、美好的气息)比喻春风,象征着新的希望和开始。而“长安”指的是唐代的都城,即现在的西安,是古代文化的中心,也是许多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天日近”则隐含诗人对于都会生活的渴望和亲近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蜀地官员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个人品质、家族背景以及他对都会文化与生态的向往。诗中语言平实却富含深意,情感真挚而不失文采,是一首集描写与抒情于一体的佳作。
枕上稍醒醒,忽闻蝉一声。
此时知不死,昨日即前生。
更欲临窗听,犹难策杖行。
寻应同蜕壳,重饮露华清。
红树晓莺蹄,春风暖翠闺。
雕笼熏绣被,珠履踏金堤。
芍药花初吐,菖蒲叶正齐。
藁砧当此日,行役向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