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岁晚怅离怀,游子驱驰愧不才。
夜夜砧声催客去,年年雁影带寒来。
半林残叶迎霜落,三径黄花近节开。
几度无聊倍惆怅,临风搔首独兴哀。
异乡岁晚怅离怀,游子驱驰愧不才。
夜夜砧声催客去,年年雁影带寒来。
半林残叶迎霜落,三径黄花近节开。
几度无聊倍惆怅,临风搔首独兴哀。
这是一首表达游子离乡之感的诗,语言质朴而情深。开篇“异乡岁晚怅离怀,游子驱驰愧不才”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以及个人的自谦之意,表明自己在外漂泊,对于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而感到抱歉。
“夜夜砧声催客去,年年雁影带寒来”写出了时间流逝和季节变化给游子带来的孤独与凄凉。砧声是指秋冬时分纤维的声响,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推移,而“客去”则强化了离别之情;“雁影”常指大雁南飞,预示寒冷气候的到来,也暗含诗人心中的寂寞和对往日温暖时光的怀念。
“半林残叶迎霜落,三径黄花近节开”两句则描绘了秋末至冬初的景象。半林的残叶在寒风中飘落,而小路上的黄花即将在某个节气开放,这些自然景物都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凄清与淡泊。
最后,“几度无聊倍惆怅,临风搔首独兴哀”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受和对往事的追念。无聊的时光里,他的心情更加沉重,不禁对着风轻抚自己的头发,发出一声深长的叹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个人的孤独与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