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北,本自一渔舟。烟雨几盟鸥。
白鱼不负鸬鹚杓,青蓑不减鹔鹴裘。
怎无端,贪射策,觅封侯。既不似、古人能识字。
又不似、今人能识事。空老去,自宜休。
帝乡五十六朝暮,人间四十四春秋。
问何如,茅一把,橘千头。
溪南北,本自一渔舟。烟雨几盟鸥。
白鱼不负鸬鹚杓,青蓑不减鹔鹴裘。
怎无端,贪射策,觅封侯。既不似、古人能识字。
又不似、今人能识事。空老去,自宜休。
帝乡五十六朝暮,人间四十四春秋。
问何如,茅一把,橘千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溪南北,本自一渔舟”两句,表明诗人拥有自己的小船,可以在溪流之间自由穿梭,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也象征着一种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
接下来的“烟雨几盟鸥。白鱼不负鸬鹚杓,青蓑不减鹔鹴裘”四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烟、雨、鸥(水鸟的一种)、白鱼等,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其中“盟鸥”、“负杓”、“减裘”都暗示了一种平静无忧的生活。
然而,“怎无端,贪射策,觅封侯”则流露出一种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和超然之态。诗人并不像古人那样追求文字知识,也不同于现代人热衷世事,而是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空老去,自宜休”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观念。而最后两句,“帝乡五十六朝暮,人间四十四春秋。问何如,茅一把,橘千头。”则是对自己生命历程的回顾和对未来生活状态的一种期待。诗人似乎在询问自己的生命如何度过,以及如何去珍惜每一个自然赋予的宝贵时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心境。
谓人无念谁则然,亦于念中观其与。
诗禅两忘我未能,梵室矧可蠲烦暑。
时因移石动云根,笑伊面壁安心所。
披襟爱此向虚明,拂拂凉飔发幽楚。
不必根尘参色身,还将形迹泯吾汝。
来青轩里晤青崖,试问将来青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