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已敛群,行人率止顿。
万幕旌帜别,傍晚各归趁。
山霭送寒来,陆露犹馀润。
怀抱既已适,翰墨差堪论。
去岁松梢月,依旧窗间印。
牧马已敛群,行人率止顿。
万幕旌帜别,傍晚各归趁。
山霭送寒来,陆露犹馀润。
怀抱既已适,翰墨差堪论。
去岁松梢月,依旧窗间印。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牧人收马、行人歇息的宁静景象,以及自然环境的细微变化,展现出一种和谐与宁静之美。
首句“牧马已敛群,行人率止顿”描绘了一幅牧人结束一天的工作,将马群聚集起来,行人也纷纷停下脚步休息的画面,营造出一种生活节奏平缓、安宁的氛围。
接着,“万幕旌帜别,傍晚各归趁”描述了夜晚降临,帐篷与旗帜各自归位的情景,暗示着一天的劳作即将结束,人们开始准备休息或返回住所。
“山霭送寒来,陆露犹馀润”则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表现了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山间的雾气带来了凉意,地面上的露水还残留着湿润的气息,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夜晚的来临和即将到来的寒冷。
最后,“怀抱既已适,翰墨差堪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平静,他觉得自己的心情已经得到了舒展,甚至可以与笔墨进行一番深入的交流和思考。这不仅是对自身情感状态的描述,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去岁松梢月,依旧窗间印”以去年的月色与今年的相似景象形成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永恒循环,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傍晚时分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和谐、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